駱一航猛然想起來點啥,匆匆下山。
丁小滿就讓它自己玩兒,它認識回家的路。
……
“爸,爸,山上豬苓挖了沒“駱一航遠遠的就沖在田里勞作的父親大喊。
駱誠抬起頭滿腦子疑惑,“啥豬苓“
“就是前兩年,種山上的,野豬糞“
“哦哦哦,野豬糞啊,沒挖,咋“
“沒咋,我去看看。“
田里駱誠和張桂琴,看著駱一航一溜煙下山,喊了幾句跑進家里,拿個包又一溜煙跑走,路過的時候還順手抄走把鋤頭。
留下他倆面面相覷摸不清頭腦。
豬苓是一種中藥材,俗稱野豬糞,長的跟野豬拉的便便似的。
實際上它是一種真菌,漢八味之一,本地特產。
前些年豬苓被炒的價格很高,三百多塊錢一公斤,駱誠就跟風在山上種了些,這東西只能長在涼爽又潮濕的野生森林里。
但是豬苓是多年生真菌,要三年才能成熟。
結果種在最高位,還沒等成熟,種下的第二年,豬苓就暴跌,最低跌到了十五塊一公斤,還不到高價時候的5%。
感受了一把什么叫泡沫破裂,氣的駱誠也不管了,種好的豬苓就扔到山上自生自滅。
如今也快三年了,豬苓價格恢復了些,駱一航拿手機查了下現在的價格,鮮的三四十一公斤,干的六十多,價格恢復了些,就是不知道當年那批豬苓現在長到了多大,還剩下多少。
別管多少,也算份額外收入么不是。
種豬苓的那片林子也在駱一航家的山頭上,比發現天才小松樹那里高一些,是一片半陰半陽的雜樹林子。
駱一航輕輕松松順著山野小路到了那片林子里,然后就翻了愁。
豬苓是長在地底下的。
這片林子太大了,到底哪一片地方種了豬苓
記得駱誠種豬苓的時候是大前年,入冬前,山上土還沒封凍的時候。
那時候駱一航還在滬市呢,并沒有參與,而是從駱誠發的朋友圈里看見的。
再次感謝發達的基建,到這里了手機還有信號。
駱一航打開手機,翻開老爸的朋友圈,找了好久,終于翻到了三年前發的照片。
文字里是滿懷收獲的期待,那時候駱誠根本沒想到豬苓這東西也有泡沫。
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配文發的照片,駱誠喜氣洋洋的一張自拍,
照片里有一棵長的巨丑的歪脖樹。
有線索了。
長的那么有“特點“的樹,還是很醒目的。
別的樹直溜溜撐著綠油油大傘蓋,就它枝枝丫丫的還把自己扭成s型,突出一個隨心所欲。
駱一航帶著丁小滿,找到歪脖子丑樹,扒開樹下一層落葉。
還好。
表面看沒有被破壞的痕跡,就說明沒有野獸刨出來吃了。
可能是因為不好吃吧。
然后駱一航拿起鋤頭,劃拉開樹下一層薄土,低頭一看。
當時就皺起了眉頭。
好消息是,豬苓還在。
壞消息是,豬苓長的不值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