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輩子的時候,他有一次在移動營業廳里排隊辦業務,眼看著一個華為的小哥在修一臺設備,修著修著就哭了。
二十多歲的娃兒,是真的淚流滿面。
李野良心不忍,就對漂亮的大堂經理道:“人家都修半天了,你不給人家倒杯水安慰安慰?”
本來李野的意思,是一個美女過去安慰一下,小哥也就不哭了。
結果人家大堂經理意味復雜的道:“他每個月兩三萬的工資,年底還有大筆獎金,你覺得我該怎么安慰他呢?”
“.”
李野當時就覺得,如果給自己年薪三四十萬的待遇,特么的我一邊哭一邊干。
而且后來也確實如此,那個小哥一邊哭一邊給上面打電話尋求技術支持,等到李野辦好業務,竟然真的修好了。
原來每月三千工資的人,沒資格安慰月薪三萬的人,因為人家修的不是機器,是自己的美好人生。
所以每月給工人提高一百塊的工資,真的可笑嗎?
給賣力干活的工人漲工資,天經地義的好不好?
。。。。。。。。
李野悶頭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三個小時之后終于熬到會議的尾聲。
“在部委領導的正確指導之下,我們公司的管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結果,生產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五十五,
我們已經開始在全公司推廣學習經驗,下一步準備適量擴大130改進型的生產,同時提高新型136汽車的產能產量.”
“我們單位正處于變革發展的關鍵階段,全體干部職工眾志成城,都準備好了為國家的任務而全力奉獻.”
大廠長在最后發言,肯定了歷史近一年的管理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成功的原因跟李野和陸知章這倆當事人沒啥關系,完全是因為上面指揮有方,而且取得可喜成果的也不是一分廠,而是整個單位。
這就非常的有意思了。
那百分之五十五的利潤增長,明明都是一分廠交過來的利潤好吧?
兩千人的一分廠月生產汽車超兩千輛,比總廠這邊的產量還多,就不值得你單獨提上一句嗎?
不過李野和陸知章卻默默的坐著,低頭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好似在認真的記錄會議內容,沒有一點質疑和反對。
開會有開會的規矩,今天馬兆先因為有事不在單位,所以同級別的領導沒人替李野和馬兆先說話,而這次過來“旁聽”的韓處長也不是什么可以左右局勢的大人物,犯不著在這種“小算計”上斤斤計較。
當然了,李野也不是豁達的圣人,這筆小算計他記在心里呢!
大廠長不是說要“適量擴大130改進型的生產”“全體干部全力奉獻”嗎?
那我就只為了一分廠全力奉獻好了,總廠這邊的死活關我屁事?
可李野覺得不關他的屁事,人家卻不那么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