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螞蟻與恐龍的共生文明毀滅,詳見《白堊紀往事》,劇情接《吞噬者》,后續接《詩云》)
第七次大陸戰爭的末尾。
暴龍執政官用尾錘狠狠砸擊著地面,在這片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大陸上,隨著螞蟻聯邦信息素的漸漸干涸,恐龍帝國贏得了這場宏觀vs微觀戰爭的最終勝利。
羅馬西亞大陸——或許后面它會有個叫北美洲的新名字,但現在這不重要,由暴龍率領的羅馬西亞共和國在贏得了與螞蟻聯邦的戰爭之后,順帶消滅了岡瓦納古陸的由霸王龍建立的岡瓦納帝國。
在這對恐龍而言十分漫長,長達千年的數次大陸戰爭中,羅馬西亞共和國贏得了全部的兩塊大陸,這是整個地球。
螞蟻聯邦和岡瓦納帝國,已經消散于了地質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這真的贏了嗎?
暴龍執政官的金色豎瞳看著天空,火山灰像死神褪下的鱗片,蕨類森林正在以恐龍無法接受的速度消逝,原本還算豐饒羅納西亞大陸已經裸露出來青灰色的地皮。
在對螞蟻聯邦的戰爭中,大當量核武器的濫用讓大氣層充滿輻射塵。
而即使螞蟻聯邦被擊潰,這片星球上仍然有數千億量級的螞蟻抵抗軍無時無刻不在侵襲著恐龍的羅馬西亞共和國。
而長達五萬余年‘龍蟻文明’共生關系的毀滅更是成為了壓倒恐龍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暴龍執政官知道,如果任由局勢惡劣下去,那么盛極一時的恐龍文明將很快退回五萬年前那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
抖掉身上不知何時攀附的幾十只螞蟻,暴龍執政官抬頭看著阿根廷龍內政官。
“還有多少恐龍。”
“只剩下不足兩億頭了,因為蕨類森林的消退,大規模的饑荒充斥著每一個恐龍城市,甚至有地方出現了‘龍吃龍’的龍倫慘案。相比于戰前的數量,恐龍數量已經十不存一。”阿根廷龍內政官的聲音充滿悲愴。
“我們還有多少科學家、工程師、學者,技工。”暴龍執政官有些站立不穩。
“還有二十萬龍,十年后,隨著老一輩工程師恐龍的死去,我們最多還能剩下五千科學家、工程師。而沒有了螞蟻聯邦從微觀世界的幫助,我們無法重建城市、重建工業體系,甚至連生產一根牙簽都做不到。”
暴龍執政官一時無言,被核輻射塵掩蓋的夕陽照在暴龍執政官身上,他的影子被夕陽拉長成一道裂谷,橫貫整片輻射沼澤。
遠方,三角龍龍群正用笨拙的駕駛著挖掘機,挖掘著地底深處的含鈾礦石,為羅馬西亞共和國的未來的星際遠航,補充可能需要的核燃料。
“在恐龍文明回到原始時代前,盡快搭建好恐龍的‘初號環’,把這顆瀕臨干涸的地球留給螞蟻們吧,不用管那些岡瓦納古陸的守舊派,帶著足夠的恐龍蛋,離開這。”
…
恐龍文明費時三百余年,前后數十代恐龍科學家與工程師們前赴后繼所搭建的‘初號環’,終于完成了粗糙的試點火工作。
這輪當直徑上千公里,周長幾乎可以比擬小半個月球的‘初號環’從羅馬西亞大陸上落成之后,地球仿佛是戴上了一顆小小的暗灰色戒指。
在飛船的外圍百公里處,羅馬西亞共和國的軍隊正在抵御著叛亂恐龍和螞蟻反抗軍的沖擊。
沒有恐龍不想來到飛船上,連螞蟻都想爬上去。
這艘被后世稱作「吞噬者」的環形宇航器,骨架是三十萬根超分子材料編制的長環,是飛船主架構能夠承受巨大沖擊力而不斷裂的根本。
除此之外,環內也并非真空,而是鋪上了一層薄薄的用于捕捉宇宙物質進行物資補充的有機活體翼膜,只是此刻翼膜還沒有張開,那是太空時才要開展的工作。
埃蒙頓甲龍正在用它們厚重的尾錘敲擊著‘初號環’的連接縫隙,每一次敲擊的火花都飛濺著白堊紀黃昏的星光。
這是最后的檢查工作。
由于沒有螞蟻聯邦的幫助,這座巨型的環形戰艦看起來要比預想中的丑陋、粗糙不少。
但這卻恰好對口著恐龍文明的審美。
精巧而脆弱,那是小螞蟻們才該有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