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偉思說:“關于低技術戰略和中技術戰略,在座的幾位在過去的6年里都已經探討的差不多了,現在我想聽聽高技術戰略的看法,北海,你作為唯一的高技術戰略的成員,你說說吧。”
章北海開始了自己的報告,一反常態的是,他開口提到的并不是關于飛船,而是關于面壁者的。
軍隊是一個崇尚集體力量的地方,在軍隊里,公開提及具備超自然力量的面壁者是一個忌諱的事情,針對這名面壁者羅清的討論,大多只局限于私下而非公開。
像美國軍隊,甚至將禁止討論羅清列入到了軍紀里,雖然也沒幾個人會遵守就是了。
現在章北海明顯打破了這個界限。
他說:“同志們,目前上面已經達成了共識,羅清的存在是一個無法理解的意外事件。但羅清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邏輯都是可以被我們理解的。我們都知道,各國已經陸續成立了類似[羅清研究室]的存在,我相信三體人中也肯定會組織一支專項團隊來針對面壁者羅清進行分析。而現在,經過了數年的分析,以及那位面壁者主動配合的成果,我們已經得出了幾個結論:”
“一:面壁者羅清是站在人類這一邊的,他的存在為人類社會起到了一個保底的作用。比如他的存在完全避免了人類內部戰爭的爆發。”
“二,面壁者羅清的思想高度,站在了人類的金字塔的塔尖上。他對人類文明的種種行為,都有著高屋建瓴似的目的。比如,他相比于憑借自己強大的個人力量去強行推進某件事物的發展,更傾向于引導人類自主的向該路徑前進。他更希望成為人類文明的引導者,而非包攬一切的父親式偉人。”
“三,面壁者羅清的超自然力量是有限度的,宏聚變可以短暫消滅他,大當量核爆可以逼迫他施展防護手段,這意味著在未來與三體人的戰爭中,人類并不能完全依靠面壁者羅青去解決一切的外部麻煩,這一點也是他在電視機前所反復強調的。”
章北海的話語顯然讓會場陷入了竊竊私語當中,這正是他的目的,待會場安靜之后,他開始正式闡述關于高技術戰略的結論。
“我們都知道,低技術戰略的核心飛船,是默認飛船為化學燃料式飛船,飛船的速度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50倍,換算成馬赫就是2400馬赫,即800公里每秒左右。這是羅清在大氣層中飛行速度120馬赫的20倍。
這聽起來很快,但在太陽系中仍然不足一提,這種化學燃料式的飛船不具備生態循環能力,作戰半徑將在太陽系的內部,即海王星軌道以內,不超過30個天文單位。”
“而中技術戰略的核心飛船,顯然只有無工質飛船可以達到,按照原先的中技術戰略的數值界定,中技術戰略的飛船可以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300倍,即4800公里每秒,這差不多是15000馬赫,這是羅清飛行速度的125倍左右。這種級別的飛船應當具有部分生態循環能力,并且可以將人類的戰線推至柯伊伯帶。作戰半徑由30個天文單位擴展到1000個天文單位。”
在場的所有太空軍軍官都聽得出來,章北海在有意提及羅清的存在,以造成強烈的對比效果。
聽到這數值的夸張差距,一些潛意識中迷信羅清力量的太空軍軍官們也逐漸冷靜了下來。
章北海說:“而高技術層次的飛船,正是我一直所追求的,我從來沒有掩飾過這一點,因為我認為,只有這種達到第三宇宙速度1000倍左右,也就是16000公里每秒速度,至少達到光速5%的恒星級飛船,才能讓我們在400年之后的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有人小聲的說:“這是多少馬赫來著?誰幫我算算。”
“約5萬馬赫……拿音速算已經沒有的意義了,數值太大了,這個速度是羅清的400倍。”
“嘶,那未來的戰爭確實不能仰望他了。”
“本來就是,如果全靠他,那我們太空軍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章北海仿佛沒有聽見下面的竊竊私語,“這種級別的飛船,一定是具備完全生態循環能力的,這也是人類將戰線推到奧爾特星云的基礎。換句話說,這種級別的飛船,擁有向三體星系遠航的能力,這是人類艦隊與三體艦隊對壘的底氣。”
畢云峰問:“北海,其實我跟那些老航天是一個想法,那就是人類的有生之年,真的能把這種所謂的恒星型飛船研制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