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抱著那柄金色小旗,感受著小旗內部洶涌的生魂,守在真理祭壇的入口處,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關于霍金,羅清了解的不多。
奇性定理(奇點爆炸)、
黑洞理論(霍金輻射)、
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試圖統一愛因斯坦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理論)。
這三個,都是霍金在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
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無疑是宇宙起源假說。奇點大爆炸理論就是霍金與彭羅斯一起提出的:時間與空間將從初始奇點開始。
比起危機紀元之后群星璀璨的科學界,霍金的成就算不上出彩,論研究成果,連top100都未必進得去。
但在上個世紀,霍金確實是相對重量級的一位天文學家之一,盡管這個名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漸凍癥帶來的。
霍金真正的地位暴漲在于古箏行動之后。
暴漲的原因也不是他關于宇宙的研究成果,而是他在20世紀末的兩條預言。
預言1:霍金對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的擔憂。
九十年后的今天,moos的所作所為,基因編輯導致的生態大低谷的惡果,都論證了這條預言的正確性。
預言2:霍金提出“外星人威脅論”,建議不要回應外來信號,避免與外星人直接接觸。
三體危機的出現,論證了第2條預言的正確性。
唯一可惜的是,霍金的這條預言提出的太晚了,葉文潔早在這條預言提出的20年前,就按下了回復三體文明的那個按鈕,從此改變了人類文明的軌跡。
三體危機如約而至。
但這并沒有動搖霍金在危機紀元后期的地位,尤其是預言2的存在。
天文學家+漸凍癥+預言家,這三個因素疊加,讓霍金在民眾中的知名度甚至遠超丁儀。
孩子們或許不知道是誰發明了可控核聚變,但一定知道有一個癱瘓的天文學學家叫霍金。
那些關于裸莉解方程的黑色笑話,在九十年時間的沖刷下,反而沒人追究了。
羅清攔截殉道者進入真理祭壇時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他不會攔截備受輿論關注的明星科學家,也不會追問他們的問題,霍金顯然屬于此類。
霍金帶著他的問題,帶著冬眠70多年滄桑時間,帶著漸凍癥帶來的病痛折磨,乘坐著那個電動輪椅,在金色小旗子的吹拂下,艱難的登上了真理祭壇。
“他確實是最應該上去的那個人。”
很多圍觀的人群們心里都在這么想。
“博士,你的問題是什么?”
排險者又重復了一遍。
或許是意識到讓霍金說話有些困難,排險者輕輕一揮,霍金頓時就恢復了失去了100多年的語言能力。
霍金有些僵硬和呆板的聲音艱澀的傳了出來:
“我的問題是,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夕陽沉落許久,暗藍天幕漸顯幾顆疏星,祭壇四周,沙漠與草地在暮色里朦朧不清。
問完這個問題之后,霍金艱難的抬高自己的電子墊板,好讓自己形成一個仰視的角度,這樣他就可以看見天空了,只是令他無法理解的是,天空空無一物,他想象中的答案并沒有如約到來。
排險者臉上那標準的,毫無特色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迷茫。
“先生?”霍金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