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比亞特別軍事行動一周年后。
危機紀元133年。
第130屆面壁計劃聽證會。
由于羅清本體缺席,善良羅清代替本體出席。
至于另外兩名面壁者,希恩斯博士和羅輯博士,因為冬眠時間過長,幾乎要被世人所遺忘了。
提起面壁者,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羅清。
在這場例行一年一度的面壁計劃聽證會上,羅清聽取了聯合政府與艦隊國際作出的發展報告。
報告內容很多。
艦隊國際,第三百艘恒星級戰艦,[列克星敦號]恒星級戰艦建成了。
對大牙飛船的發動機技術被逆向解析,人類的可控核聚變無工質輻射推進系統繼續革新,已經來到了15%光速航速最大值。
面對迫在眉睫的吞食危機,有人認為人類的艦隊無論如何也打不過在星際中發展了幾千萬年的恐龍文明,因此,逃亡主義開始再次抬頭。
在這場面壁計劃聽證會上,聯合政府借此機會重申了對逃亡主義的立場。
逃亡主義會嚴重影響人類社會的積極性,艦隊國際內部的激進勝利主義派和遠征主義派,也因為有逃亡主義的嫌疑而被調查。
雖然反復重申逃亡主義不可取,但聯合政府還是想到了另一個應對吞食危機的辦法。
自從[逐月計劃]在危機紀元四十年被moss提出后,月球的衛星發動機由三座擴展到了三百座,三百座高達兩公里的衛星發動機,遍布在了月球的赤道和亮面之中。
在夜晚,當月球發動機啟動時,人類可以看見那月球軌道上的璀璨光柱,足足三百道。
一顆,璀璨的,會發光的月球。
三百座月球發動機,可以給月球施加巨大的推力,讓月球偏離地月軌道。
是的,在數字共和國和moss的共同演算下,[逐月計劃]被聯合政府當成了應對吞食危機的最終手段,如果人類艦隊不敵吞食帝國,那么人類會開著月球,直接撞向恐龍的吞食母艦,來棄車保帥,為地球博取一絲生存的機會。
根據波江晶體帶來的情報,人們發現吞食母艦因為大小原因,機動性十分弱,月球撞擊吞食母艦是完全可行。
至于為什么要把月球設置成撞擊吞食母艦的最終武器,而不是設計成其他星體,這也是人類最無奈的辦法。
水星太遠、火星金星太大、木星衛星和土星衛星同樣太遠,人類暫時還沒有能力在木星衛星和土星衛星上建造大量行星發動機。
只有月球最合適。
月球離地球更近,且月球地球已經建立了同步太空電梯,通過地月電梯,人類可以快速跨越40萬公里,往返于地球與月球之間,這給地月之間建立了高效的物資交換通道。
再加上月球上本就擁有著大量的通用型工業機器人,有moss自適應建造系統,針對月球三百多衛星發動機的建設,大多是由moss獨立操作完成的。
這并沒有占用人類太多的精力,數字共和國在這期間也起到輔助和監督的作用。
人類通過反復研究波江晶體帶來的視頻資料發現,波江星也是擁有一顆衛星的行星。
吞食帝國的巨環在吞食波江星時,需要先把波江星的衛星放逐到遠處,避免這顆衛星影響到吞食帝國的進食。
因此,月球與吞食帝國存在著不可磨合的矛盾,月球是吞食帝國‘吃飯’前的蓋子,不拿掉這個蓋子的恐龍是沒法吃的。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拿月球和吞食帝國爆了。
月球炸了總好過你恐龍獨飽。
不是喜歡吃嗎,吃啊!
沒有人的欣賞的月球毫無意義,
這個陪伴了人類無數年的美麗衛星,在必要時也需要為了人類作出犧牲。
至于月球離開后會導致的地月潮汐海嘯,氣候巨變,這反而都是小問題。
賞月吟詩什么的,先活下來再說。
除了三百座衛星發動機把月球打造成了一顆實際性的‘流浪星球’之外,人類也在月球暗面鋪設了大量的武器矩陣。
正面驅動,暗面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