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羅清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危機紀元140年,隨著端粒的延長,代表著人類進入基因編輯時代。
危機紀元150年,人類對基因鎖的開發進度,達到了1%。
這1%的基因鎖,給人類帶來了升華般的蛻變。
腦力提升、精力提升、智力提升、體力提升、壽命提升。
尤其是在能量的運用上,人體對于吸收運用效率翻了10倍不止。
如果人類有面板,那就意味著人類的所有屬性,都得到了全面加點。
那么,代價是什么呢?
代價是變得能吃。
那么,能吃的代價是什么呢?
代價是得多做飯。
那么,多做飯的代價是什么呢?
代價是得勤買菜。
總之人類付出了微弱的代價,就獲得了智力提升,壽命翻倍,體力極強,精力旺盛,無cd等諸多正面buff,在必要時人類甚至可以達成類似‘武者燃燒精血’的效果,短時間內通過人為分泌各種激素,來強化自身某方面的能力。
至于為什么人類平均提升了那么多,還只是解開了了1%的基因鎖。
這就不得不提到人類本身的基因延續問題了。
自從桑比亞變異人叛亂事件過后,基因編輯技術歷經七十年發展,也不過是窺見了人類基因的冰山一角。
對人類基因完成測序≠解開人類所有堿基對排列方式。
人類解開了所有的,具有遺傳效應的特定堿基序列片段,這些是屬于可表達的基因,但除此之外大量非編碼區域堿基對排列就是完全無用的嗎?
聯合政府基因編輯專家:我看未必。
(注:不要被作者誤導,只有那些能編碼蛋白質或調控遺傳信息表達的特定序列才屬于基因,其余大量的非編碼區域堿基對排列并不直接構成基因。此事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中亦有提及。)
在過去幾百萬年的進化中,人類的基因就是一座巨大的“屎山代碼”,與其說是人類解開了基因鎖,倒不如說是在基因編輯技術的操控下,人類精準的刪改了某些“屎山代碼”。
正是這些“屎山代碼”的細微改變,使人體對能量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人體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更是翻了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