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大臣很快就離開會場,去調動吞食艦隊了,吞食皇帝陰翳的目光又轉向科學大臣。
“最近我聽說,你們在研究科學技術時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科學大臣恭恭敬敬的說:“陛下,在過去的三萬個大環自轉里,我們捕獲了14塊四維碎片,并通過力場牽引著四維碎片,使它們始終位于吞食帝國的中心區域。在這14塊的四維碎片中,其中有一個在四維碎片內茍延殘喘的高維文明墓地向吞食帝國表示:有小東西闖入了四維空間。”
吞食帝國皇帝問:“什么小東西?”
科學大臣搖搖頭:“聽墓地的描述,那大概是一顆具有智能的微觀粒子?目前無法核實該說法,因為那顆小東西闖入四維空間后不久,它就因四維空間的本身特性而失效了,變成了一顆普通的四維空間粒子。”
吞食帝國皇帝問:“這是人類文明的造物嗎?”
科學大臣有些遲疑:“很有可能,人類是一種不大不小的動物,他們很可能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十分深入,就像當年的螞蟻一樣。
但是陛下,這并不影響什么,微觀世界的高維與宏觀世界的高維并不是一回事,每一個微觀粒子都天然存在高維結構,但只有將大量微觀粒子的高維結構完全攤開,才能形成一個高維空間。
根據目前的觀察,人類文明仍然在三維空間里打轉,而吞食帝國已經可以小規模的進入四維空間了。”
吞食帝國對于高維空間的研究進度,要遠勝于對高維空間一無所知的地球文明,也遠勝于仍在微觀粒子上下功夫的三體文明。
在帝國的理論里,每一顆微觀粒子的宏觀表現狀態均為三維,但粒子內部的超弦狀態都是11維結構,而高維空間就是大量微觀粒子以特定維度展開形成的宏觀空間。
(這一點,丁儀的宏原子和宏電子理論已經初步堪明,球狀閃電與宏聚變是對這個理論的入門級研究結果,三體文明可以自由操縱單個微觀粒子進行任意維度展開,但需要耗費巨大資源,且效率極低,這一點可以通過智子的產量看出來)
因此,吞食帝國只需要將大量(至少20個次方的數量級)的微觀粒子的微觀高維結構同時撐開至四維狀態,即可以形成一片四維空間,因此帝國已經掌握了制造小規模四維空間的能力。
但這種四維空間不可能永久存在。
由于當下的三維宇宙能級已經遠遠低于四維宇宙時期,因此想要維持四維空間碎片的存在,需要吞食帝國無時無刻輸入巨大的能量來維持四維空間的穩定存在,這會消耗了吞食帝國巨大物質。
而這還只是四維空間,如果是將大量微觀粒子撐開至五維結構形成五維空間,那么所需要的能量則更加恐怖,吞食帝國在簡單的計算下得出了一個結論,撐開一個恐龍指甲蓋大小的五維空間(約需要撐開7x10微觀粒子至五維狀態),這其中所需要的能量大概相當于吞食帝國總質量的70%。
因此,對于恐龍來講,通過技術制造五維空間乃至更高維度的空間幾乎是不可能的,四維空間就是技術能夠制造的極限。
按照吞噬帝國流浪了6500萬年的歷史記錄,目前偌大的宇宙中仍然殘留著不少四維空間碎片,這都是從古老的四維宇宙時代中遺留下來的,而且這些四維空間碎片如同烈日下的雪花正在飛速消失。
至于五維空間碎片,則根本不可能在自然狀況下呈現,五維空間碎片應該早在四維宇宙時代就已經完全蒸發。
吞食帝國在過去漫長的旅途中,有記載已經偶遇了數百次大小不一四維碎片,尤其是在6400萬年前的早期流浪時期,偶遇四維碎片的概率格外高。
因此,吞食帝國對于高維空間的認識十分早,這或許是流浪文明特殊的際遇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