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時,要著重把握身體的平衡感,你要嘗試著去想象,身體化為一縷輕煙一般飄忽不定.”
學功法時要先其學道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孟傳認認真真的聽羅師講學,眼神專注一絲不茍。
登云梯是羅貫云年輕時候的一大成名身法,講起來那自然是滔滔不絕。
講到最后,羅貫云著重講解道:
“登云梯在圓滿之后,會產生一種奇妙感覺,隱約有點像武道家之后,才能產生的氣感。
雖然我感覺沒什么用,但能提前模擬一下,對你日后也算有用處。”
氣感是武道家的專屬詞語,就像是武道家的“第六感”一樣。
使武者能察覺到天地之間,體內與外界的真氣存在。
未入武道家者無氣感,對真氣毫無察覺。
待成就武道家后,才能感知如微風般,時時刻刻存在的真氣流動。
同時最重要的是,武道家在擁有氣感之后,才能以其為指針,去引導體內的真氣,按特定路線在經脈中運行,從而修習真功。
羅貫云解釋清楚后,孟傳才徹底明白【登云梯】的玄妙之處。
講完理論后,便開始實戰演示。
【登云梯】對于羅貫云來說,根本不需要什么功法圖解,其特點姿勢之類的,全都深深印在腦子里。
“走,今天晚上你要是入門不了,老子以后跟你姓!”
孟傳汗顏。
二人走到墻邊上,望著被孟傳之前打禿嚕皮的木樁。
羅貫云單手拔起一根破損最嚴重的,隨后單手一拋,扔至半空中。
隨后身形一閃,便踏在了半空中的木樁之上,隨后在半空中不斷地重復。
每一步邁出,都好似踏在無形的階梯上,輕盈而又穩健十足。
孟傳望著半空中樁上的師父,好似林間飛鳥一般。
隨即羅貫云收身停下,向孟傳傳授道:
“登云梯,重在【登】這一字,同時把握好【輕、靈、巧】這三種足下勁,當你能達到九轉借力層次,就證明修煉圓滿了。”
“師父,那我以后出門帶根棍子,是不是就能一直踩著飛了?”
“.你知道我為什么停下來不?”
“你娃兒真瓜,你能堅持幾次啊,還有地心引力!”
羅貫云言罷,他再次展示身法,這一次不再連環跳。
而是動作放緩只跳一次,讓孟傳能夠看清楚每一個細節。
孟傳目不轉睛地學著,仔細觀察著師父的起落平衡,揣摩著其中奧妙。
又練了幾遍,羅貫云將其中細節展示清楚后,隨后發力又拔出來一根木樁,轉手丟給孟傳。
“來,跟著我的動作試著練一下。”
孟傳伸出手如同鷹爪一般,穩穩捏住師父遞來的鐵芯木樁。
隨后跟著羅師的動作,單手拋起之后翻身上樁。
起初還有些生疏,可他用寸步的柔韌思路去練習時,便逐漸有點感覺了。
羅貫云也挺詫異的,這身法練起來是全新的套路,沒想到孟傳也能耍的有模有樣。
隨著練習的次數越來越多,孟傳漸漸找到了其中關竅。
他小心控制著腳下的發力,跟腱提供有效的支撐,此刻感覺身體愈發的輕盈。
微微屈膝,輕輕一躍便跳上了半空中的木樁,隨后伸手抽走木樁扔向更高處。
“砰”的一聲傳來,孟傳沒有控制好力度,頭頂到房梁上掉了下來。
輕輕揉了揉頭頂,孟傳望向面板。
“登云梯入門了。”
【登云梯:入門(3%)待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