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大周天結束,孟傳一邊調息修行著【望氣術】,回憶起先前楊桓所說的話。
孟傳心中思忖:
那是他特別小的時候,【國義拳】都還沒進境圓滿
當時孟依依中考,伯母為了求簽求好運,去了趟八仙庵,他也跟著轉了一圈。
孟傳那時還沒有一證永證,對于庵內記憶不深。
他只記得門外有不少擺攤算命的騙子,拉住他就不松手。
還有許多香客在庵內搖簽,大殿之中銅爐不少,香火繚繞。
“在我記憶里,八仙的香火也算鼎盛。沒想到,就算這樣也逃不過魔染.”
按道理來講,八仙也算是大楚內,家喻戶曉的神仙代表人物。
最出名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典故,也出自于此。
如今慘遭魔手,問題出在哪?
想到這兒的同時,孟傳心中也有了猜測。
那便是【武道氣運】。
正如大梵天在西域那邊,也一樣是耳熟能詳的大神。
更被密宗供為護法十二天王之一,卻也難逃魔染。
孟傳發現兩者之間有共性,那就是缺少足夠的武道氣運護持。
武道氣運是什么,孟傳早已從荀大圣等前輩口中得知。
其是武者天賦、實力、意志、機緣等等,與天地交互的綜合體現。
它與武道家修行與命運息息相關。
身負大氣運者,機遇連連,得頂級功法拜名師,絕境亦能逢生;
而氣運差者,修行艱難,常遇挫折,突破瓶頸難如登天。
楚延龍就經常說,他便是大氣運者,武道氣運濃的驚人。
而孟傳自己不這么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個努力的普通人罷了
他心中已有了推測:
自大楚進入氣血武道時代,像什么求簽問運之類的,都被打上了迷信標簽。
再加上八仙庵,一直固守傳統香火之道,未能及時轉型氣血武道體系。
庵中弟子沉迷占卜問卦等舊習,在武道修行上既缺乏頂級師資指導,又無足夠資源支撐,最終導致了武道氣運持續流失。
回到八仙魔染一事中,孟傳猜測,便是因為八仙庵跟不上時代發展,庵內的武道氣運太差!
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是絕對的真理。
孟傳當初,哪怕還沒肝出一證永證時。
他從來都沒考慮過,永安的這所二流武道大學,【八仙武道學院】
而午陽道君這樣的人物,八仙庵千百年來也只有這么一個人,只能稱得上“廟小出蛟龍”。
和自己從平安中學走出一樣,是個特例。
念至此,孟傳愈發覺得:
神佛香火信仰的維系,貌似在隨著天魔出世,愈發弊大于利。
雖然這是一種文化紐帶,能凝聚群體認同感,其承載的倫理教義也能規范民眾行為。
但是以如今的情況來看,按孟傳的話講:
“都什么時候了,還他媽信!”
香火信仰的威力,他已經在甫城見識過了。
當時自己手段盡出,若非在緊要關頭領悟了【意景雛形】。
想要救下陳宣,唯有開馬甲使用道心種魔絕招【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