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代表匯聚于,連接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的關鍵節點,大洪山之上。
從而決出,除了大圣之外的大楚當今第一武道家。
其便是大楚國內最大的武道賽事——【江河之會】。
隋校長亦是上一屆的冠軍,大圣之下第一人。
孟傳趕路到華山腳下,望著“削成而四方”,山脊似刃的西岳華山,有感而發。
華山地險,也是對普通人而言。
他身形似云中鶴,幾番起落便消失在云霧之中,向著山頂上的華山武道大學進發。
其經過劍氣二宗理念分裂之爭,又經過戰亂連綿,已經不復古武時代的輝煌。
如今跟隨大楚改制,未能躋身特等武大,只是屈居一流。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單論武道底蘊,依然不是永安武大,這種現代武道大學能比的。
學校內仍保留有【華山論劍之巔】、【思過崖】和【玉女峰】等武道名場面打卡地。
孟傳此行目的地,也正是在這三處。
能否觸景生情,提升武理。
山風從耳側劃過,踏著陡峭山壁縱躍而上。
他刻意收斂氣血,僅以肉身之力攀援,感受著古武者當年登臨絕頂的艱辛。
星夜之下,石階在云霧中看不清楚。
他時而駐足于摩崖石刻前,指尖撫過“劍氣沖霄”的斑駁字跡;
時而在蒼龍嶺的險徑上閉目,耳畔仿佛聽見,當年劍氣二宗論武的破空聲。
當踏過“鷂子翻身”時,他忽然福至心靈。
將漢鐘離所授“搖天柱”的導引術與身法相印證,頸骨輕響間竟引動云氣繞體。
待登至北峰,朝陽恰好刺破云海。
孟傳望著晨光中巍峨的華山武大正門,那座仿古牌坊上“劍氣千秋”的匾額。
“此地劍氣之爭的典故,就像我體內各流派武學一樣,兼修百家,但需熔鑄一爐。”
孟傳愈發有所感悟,伴隨面板閃爍【晨昏啟慧】觸發。
他決定先練拳,不浪費這難得的機會,再進入武大造訪。
他一個轉身消失,立足于山脊一塊,整體碩大的花崗巖上。
石頭光滑無比,但他的足底如鷹爪,牢牢扣緊不松。
腦海中的小扇子愈發明亮,似乎是在催促他:
“齒叩三聲津自生,神凝一點氣歸元。”
他深呼三息,本想打拳。
但“正陽祖師”忍不住了,那他便借頓悟之機,入門午陽道君口中的,較為高深的煉氣法。
端身正坐于石上,脊背挺直,全身放松。
讓身心都平靜下來,此為靜心凝神之要。
按照腦海中的歌謠調子,他輕閉雙眼,上下牙齒叩擊36次,隨后雙手十指交叉,抱住后腦,掌心緊掩耳門。
隨后以食指疊于中指之上,用力滑下彈擊后腦,左右各24次,這便是“叩齒集神,鳴天鼓”的整個過程。
漢鐘離的聲音,透過逐漸淡化的扇子印記傳入耳畔:
“此乃提升醒腦,開啟元氣之要!”
元氣深藏于腎臟之中,是推動臟腑功能、促進生長發育、抵御邪祟邪念的根本動力。
通俗來講,就是“精元”。
孟傳了然。
換做武道上,意思是學習這門煉氣法,可以強身健體、精神充沛,提升身體的精力儲備,持久力大增。
不單單如此,繼續跟隨漢鐘離的聲音演示動作,他算是明白午陽道君為何如此長壽了。
此法修行圓滿,能再次賦予肌體一次“逆反先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