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內,孟傳在開始今日心法課程前,掃了一眼自己的新身法。
【長空訣:入門(1%)待破限】
【破限特質:無系之舟(中級)】
看到此法特質的名稱,孟傳的評價是看不懂,但是很有逼格
可即便再神秘,破限之后都得對自己敞開心扉,毫無保留。
他并不著急,早晚的事兒。
經過剛才跟著崇校長練習,孟傳亦是能體會到。
長空訣并不次于【神行百變】,在某些方面甚至還隱隱勝出。
“頂勁虛領接天樞,含胸拔背納地腴。
沉肩不墜三分力,墜肘暗藏一縷舒。
頑童抱樹悟松緊,斷帶方知身如系。
長空萬里無定法,只在一念起與伏。”
這便是長空訣的口訣內容,若無人解釋引導,怎么都學不會。
而且此法的修行過程,與大多數身法武學,有明顯的區別。
從入門到精通,都是站在原地練習身姿,不用跳來蹦去。
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腰腹松活、足下穩健。
長空訣在突破精通之前,練習的就是這些身姿如何站立,亦是為了打好這門身法地基。
后續精通至圓滿,才會像口訣里最后講的,動身練習縛地與擊空的“起伏”。
何為地基,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上:
練“合”,讓身體與呼吸同頻。
調整身體骨架,與各種氣息的協調性,避免蠻力僵勁。
只有身體各個部位先“合”成一個整體,后續【縛地借地脈,擊空順氣流】的共振感才可能產生。
否則長空訣練出來,只是零散動作的堆砌。
養“勢”,攢聚靈動的根基。
原地站姿,亦是在培養“蓄勢待發”的本能。
姿勢練熟,長期形成肌肉記憶后,便會形成“松而不泄,緊而不僵”的完美發力姿態。
最后便是修“意”,讓心念先于動作。
口訣中的“接天樞,納地腴”等描寫,實則是在練意念專注。
久而久之練習,心念會與身體動作形成條件反射。
而這份默契,必須從地基的時候就開始打磨。
而且崇校長剛才還提到了,這三點不僅僅是【長空訣】的地基,亦是高階身法技巧掌握的前提。
“只有讓身體先習慣被意念引導,才能最終做到所思即所至。”
對方剛才花費兩小時,一個字一個字解析,拆碎了講給他,自己方才能如此順暢入門。
念至此,孟傳不禁感慨,崇校長的恩情還不完啊
練合養勢修意,這一套修行下來。
長空訣的立意甚高,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身法之內。
是能對自己練武道路,有深遠影響的奠基武學。
為后續修行高難度武學打下基礎。
此法是崇校長背后家族的家傳武學,無論是藏武閣還是網上都找不到,屬實珍貴。
這份恩情,孟傳記在心里了。
回過神來,待心法課修行結束。
他又在站地樁時,嘗試結合長空訣的身勢站姿一起練習。
頭部自然上頂,似有輕物牽引,胸部微收不挺,背部舒展不佝。
有氣自頭頂灌入,自然下沉。
肩膀松沉不聳,肘部下垂略收,腰如懸鐘靈轉,腹部內縮不繃。
一套動作下來,他整個人愈發趨于“自然而然”的整體,松弛感滿滿。
得益于一證永證,從崇校長那里學來的姿勢,已經牢牢印證在身體里,不會出錯。
這亦是他在練習長空訣時的一大優勢。
與此同時,孟傳驚訝的發現。
以這種體態姿勢站樁,好像更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