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捱過春暖花開、夏天天氣炎熱的這么兩關,還能保持不錯的口感和營養價值,那完全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實驗。
當然了。
那時候的實驗就和沈歡、白無雙無關了,這是要農科院來做的。
只有他們測試了完全合格,才有資格去培育種子,申請新的品種上市,才能形成一個不斷循環的產業鏈條。
畢竟這些農業的種子,都有一個徹底死亡期限的。
如果你一直不做種子的優培優育,那么再好的種子到了最后都會完蛋。
就連幾千年前,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農民們都知道,每一年都需要把表現最好的稻谷種子給收起來,作為明年播種所用。
這就是優培優育的最粗模式了。
現在的農民們用不著自己做那么麻煩,所以通常都是去種子公司買種子。
而這些生產廠家、農科院等等,就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大批量的供應給農民伯伯們。
……
說完了大蔥,接下來又是生菜的培育生長效果。
眾所周知的,生菜現在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不說是什么天天做漢堡,生菜可以加到面里面吃,可以煮湯的時候用,更可以做沙拉所用……這些的用途都很廣泛。
沈歡沒有考慮那么多,只不過生菜的生長周期才1個月,所以才選中了作為第一批實驗所用。
經過了這么4個月時間的不斷培育,生菜的效果同樣很喜人。
小白菜第四、第五次的衰減效果,僅僅是達到了30%的提升。
大蔥的第五次衰減,都能得到各種數據50%的提升。
生菜現在是第四次的衰減,生長的病蟲害、溫度、口感等等測試,居然還進一步達到了70%。
當然了,這和進入了農田試驗基地,白無雙叫他們給搭起了塑料棚子有關。
在這種科學化的種植過程中,生菜的生長環境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從而品質自然是更好。
連一向不喜歡這種舶來品的白老教授和魏婆婆,吃得都挺開心。
他們的牙口不好,燙點這樣的蔬菜來吃,又清香可口又不費事兒,實在是一種享受。
上面的三種生長周期短的蔬菜,能讓人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可是剩下的一種蔬菜和小麥,就更加的考驗耐心了。
生長周期150天的番茄,第一批從沈歡的院子里移植過來的,都需要等到2月下旬才能收獲第一批。
第二批的更要等到3月下旬。
小麥時間就更為漫長了,因為是冬小麥種植,所以要到五六月才會收獲第一輪。
而且小麥不是你想多久種植就多久種植的,一年也就是一輪而已,花費的時間更長。
所以說呀,做這些農業科學實驗,最缺少不了的便是耐心。
沒有足夠的耐心,什么都做不好。
……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