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林場。
顏輝像往常一樣,在堆木場看著林場的人檢查、裝車。
雖然山哥不在,但是顏輝一點都沒有怨言,他一直都在認真盯著。
前幾天下山洗澡那次,顏輝有些誤判。他原以為洗好的大衣第二天早上能干,結果第二天早起發現完全沒辦法穿,整個還是濕的。
不得已,他只能拿著大衣,跟著解放卡車上了山。
山上不穿大衣有點冷,顏輝硬挺著在外面盯了兩個小時的裝貨,結果回來又有些感冒。
幸運的是他手里還有之前醫生給的安乃近,晚上睡覺前吃了一粒,第二天也就沒事了。
今天來堆木場,顏輝發現了不對勁。
今天要裝車的木頭,有幾根擺放的方向不一樣。
每一根木頭都有粗的那一頭和細的那一頭,堆放的時候要保持一致,俗稱“堆徑”。
計算木頭體積的時候,由于木頭是不規則圓柱,一般都是計算細的那邊,這樣對買家有利。如果計算粗的一側,那價格就會略微便宜一點。
四叔和林場的約定里,寫得很清楚,計算體積是按照細徑算。
以往,每次要裝車的木頭都是統一方向擺放,今天則沒有。當然了,如果不細致點,根本發現不了。
顏輝去找了負責裝車的老孫,直接說明了這個問題。
“擺的時候沒咋注意,這樣,你說的這幾根,費點事,單獨去測細的那一頭。”老孫沒什么意見。
這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挺麻煩,因為木頭并不規則,擺放得又多,他只能在兩側看看大概知道擺的不順,無法確切地分清楚哪根的對面是哪根。
“這樣沒法算,”顏輝搖頭,“裝車的時候,吊起一根看一根。”
“這不得累死?”老孫不樂意了,“差那點能差幾個錢?”
顏輝堅定地搖了搖頭,他知道,能差不少錢。
之所以木頭要按照細徑的粗細計算,是因為這些原木大部分都要破成木板。
決定木板寬度的,一定是細徑而不是粗徑。
在原木領域有個價格原則,那就是直徑超過20厘米以后,每多一厘米,單價就會多一點。粗的比細的單價高,是因為粗的能破開更寬的木板。
因此,直徑算多了,單價也會算多,乘起來的差價可就不少了。
“這樣吧,這些木頭,你說幾根有問題,我給你這幾根直徑少計10個點。”老孫再次做了讓步。
“不行的,孫叔,直徑要用筆寫在木頭上面,回頭如果寫錯了,我們的買家就會覺得我們糊弄他們。”顏輝還是沒有讓步。
“那一根一根測?”孫叔真有點生氣了。
堆木堆成這樣,也不是故意為了占便宜,怎么這個孩子不依不饒的?前幾天也不這樣啊。
這倆人吵著,林場那位獨臂二當家就過來了,看到顏輝就劈頭蓋臉一頓罵:“就是你山哥在這,也不會說這說那,我們這個木頭保證一點毛病沒有,你說沒按照同一個方向擺,就沒按照同一個方向擺?我怎么看著一樣的?”
二當家說的其實也沒啥問題,這些木頭都很直,細徑和粗徑的差距不大,這一大摞擺在一起,從哪一側看都是有粗有細,如何說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