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稍微懂點歷史的都會知道歲幣的起源,都會覺得這名字就是個地獄笑話。
因為,歲幣是宋朝這個中原王朝軍事弱勢,為避免戰爭而采取的妥協策略。
翻譯一下,就是交保護費。
不過臥龍鳳雛從不單出,有大宋這個有實力卻慫的離譜的王朝,自然也就很守信用的遼國。
只要交錢,他就真不打你,
和一般的少數民族政權截然不同,不過在那個年代,人家遼國才覺得自己是大唐正統傳承者。
當然,歲幣的好處是獲得了短暫的和平和發育機會,并且遼人拿了錢也沒地方消費,最終還是得回到大宋。
促進了貿易的發展,換來大量的草原資源。
相當于是經濟層面的掠奪。
當然,這筆錢沒進國庫,也沒在百姓身上,肥了那群士大夫,反而加重了財政負擔,削弱了軍民的斗志。
因此也就出現了一個離奇的現象。
大宋官方怯戰,但民間卻是尚武之風。
因此,大宋經常被戲稱為大慫。
但它在文化、經濟層面確實做到了世界頂級。
只不過是通過吸取無數百姓血塑造的繁華東京、開封等等城池。
在那之外,餓殍游民、苛雜賦稅、各地起義造反,是百姓的噩夢。
卻是無數文人墨客時常緬懷的夢幻之地。
所以,大宋的病變也和經濟有關,以歲幣為根基發生了病變。
姜炎看過歷史修正局內部的部分資料。
宋朝病變為歲幣之國后,一切生命都遭受到了財神路徑的侵蝕。
無論是氣運、壽命、甚至是情感都可以轉化為歲幣,進行出售和購買。
將一切都標好了價格。
掠剩行商,是其歲幣之國衍生出來的特殊職業。
具體內容姜炎沒有權限查看,需要晉升舊箓方可。
倒不是歷史修正局小氣,而是在這個世界,了解太多遠超自身的超凡知識也容易引起病變。
甚至出現過有人因為太多資料,結果進入病域就遇到了相關傳承,并且成功得手。
聽起來很不錯……
但,最后他病變,成為了某個古老存在的載體。
好在發現及時,才沒有引發大禍。
不過,姜炎是個專業的民俗愛好者,對于【掠剩】一詞并不陌生。
最早出現于牛僧孺《玄怪錄》載。
據傳,在唐穆宗長慶初年,杜陵人韋元方科舉落第,前往隴右地區謀生,在長安城外他遇到了自己早已死去的表兄裴璞,還在陰間做了隴右三州掠剩使。
韋元不解,問這是什么官職?
裴璞回答:“凡人求利,無論是做生意還是乞討,所獲得的財物都是有定數的。比如做生意的,忽然遇到所賣之物非常稀缺,又或者買主急需,從而抬高價格獲得的額外錢財就是剩財,我會掠奪了去。”
五代徐鉉《稽神錄》也記載了一種掠剩兒的鬼怪。
里面講到,凡人求利,無論是做生意還是乞討,所獲得的財物都是有定數的。
不法所得的剩財,是掠剩鬼可以掠奪的食物。
其中,說一些貪官污吏就是活著的掠剩鬼,而活人血肉是鬼怪所需之物的根基,可以變成冥界的“財物”。
兩個故事看起來是在勸人從善,只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但姜炎卻從中看到了另一個道理。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萬物通過流動,形成了平衡。
貿易的起源,也是為了平衡不同區域的物資平衡,從而誕生了商人從中牟利。
歲幣之國的病變,就是將命數、壽命在內的一切進行衡量,講究絕對的交易。
歲幣之國,只要你有錢,可以通神。
不是夸張用語,而是陳述句。
傳說中,用海量的歲幣甚至可以溝通偉大仙神,獲得賜福。
長生不老、強大的力量,只要是存在的事物就可以購買。
當然,那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不過也讓大宋站了起來,不至于被其余病變王朝肆意欺辱。
但也導致一個問題。
強者恒強,富者恒富,財富極度不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