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蘇澈點頭。
話音剛落,下一個更難的飛跳彎道組合已經出現在視野中。
“master!100米,大飛坡,離地后左偏,落地接右彎!”
風鶴的聲音急促,蘇澈立刻做出反應。
他輕點剎車,將速度控制在170公里——這并不是他平時練習的最高起跳速度。
而是為了適應重量降低了10公里的起跳速度。
風鶴前輪觸及跳躍點的瞬間,他果斷松開剎車,右腳踩油門踏板,保持約25%的開度。
“嘭!”
前輪離地,風鶴車體騰空。
蘇澈感受到失重感,座椅安全帶緊緊勒住他的胸膛。
飛跳對他這種職業車手來說是常規動作,但他的賽道經驗還是太少了。輪胎重量增加帶來的各種不熟悉感正在不斷放大,讓他額角不禁落下一滴冷汗。
騰空的短暫間息,蘇澈敏銳察覺到異常。
風鶴的俯仰角度比平時大,車尾明顯下沉。
沉重的輪胎改變了整車的轉動慣量分布,使得車輛在空中的姿態控制變得困難。
他本能地向前推動方向盤。
試圖通過前輪的空氣阻力來修正車身姿態,但效果微乎其微。
“砰!”后輪率先重重砸在瀝青路面上,輪胎與地面的撞擊聲如雷鳴般響徹賽道。
緊接著前輪著地,整臺賽車劇烈彈動。
一股莫名恐慌的感覺讓蘇澈心驚肉跳!
風鶴沉重的輪胎在著陸瞬間產生了更大的接地壓力不均。
左后輪的接地壓力與右后輪完全不對稱。
而這種不對稱載荷瞬間破壞了風鶴車體的動態平衡!
如果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職業車手,可以通過臨時反應解決這種不平衡狀態。
但可惜,他不是。
他慌了。
距離飛坡后的右轉彎入彎點只剩80米。
蘇澈必須在這個距離內完成制動和轉向準備。
這對他來說本來是件簡單的事情,前提是風鶴是平穩落地的狀態。
他深踩剎車踏板,abs系統瘋狂工作。
但更沉重的輪胎削弱了制動效能。
制動距離比預期延長了約5米。
這5米意味著,他和風鶴無法在理想入彎點轉向。
“完了!”蘇澈心頭一沉,大腦一片空白。
面對撲殺而來的彎道,他只能被迫提前轉向。
而這時候,風鶴還沒有完全脫離后輪左右失衡的狀態,她開始失去抓地力。
車尾的擺動角度越來越大。
蘇澈立刻反打方向盤,但為時已晚。
風鶴車身已經進入了不可控的甩尾狀態,后輪徹底失去抓地力,整臺車開始360度旋轉。
前面一直沉默著保持冷靜的機娘似乎已經意識到會發生什么。
駕駛艙內的所有防護措施瞬間彈出,將身后的蘇澈牢牢保護在內。
“風鶴——!”蘇澈身體陷入保護囊,驚慌大喊。
天旋地轉,他只看到賽道外側的護墻迎面撞來。
…
嘭——!
…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