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別館分作三進,走進門廳之后便是前庭,一座小廳供來訪的賓客臨時歇腳,左邊是供仆人居住的幾間廡舍,右側幾間客舍,連接著東面一座馬廄。馬廄并不算大,但也能同時容納三五匹馬。
繞過前庭的小廳,向后便是一片回廊,整座中庭都被回廊環繞。中庭是主人待客、家人團聚的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因此面積也最大,一座闊大的廳堂坐落在正中靠北,右邊是一座兩層的軒閣,左邊則是一座三層的高樓。
幾座建筑中央,則有從西北引入的一條水渠流水匯入,在中庭形成一片面積有將近兩畝的湖池,幾條木造的棧道匯向中央用土石堆造成的一座小島,小島上還立著一座亭臺。
因為有著這樣一片人造的水景,使得這座宅院頗有幾分江南園林的神韻,只是在細節裝飾和雕琢上面還稍欠雅致,而且本身面積所限,造景不夠豐富多變。但是在這洛陽城中,有此勝景已經是頗為難得。
“渠池西北有堰,春夏可引活水入宅消除暑熱,秋冬可以排空渠池、鋪設步道,同樣不妨礙主人起居活動。”
張固對這別館格局很熟悉,跟張岱介紹著一些起居布置,這也讓原本還擔心此間秋冬過于寒涼的張岱放下心來。
穿過中庭的后宅里,左邊還有一片園藝花圃,右邊便是主人的臥室,空間布局都比較合理,滿足居住功能綽綽有余。
總之這座宅院氣派的遠遠超出了張岱的設想,住進個一二十人都不在話下。單就這空間格局來說,就算他從河南府拿回了錢怕也訪買不到這么好的宅院,更不要說這里還環境優雅、地段上佳。
同行的英娘母女對這里也是分外的滿意,阿瑩甚至都已經忍不住在小聲嘀咕該要如何分配布置了,英娘倒還有幾分矜持,但眉眼間的喜悅任誰都瞧得出。
“阿姨你們且去后舍察望一下還缺少什么起居器用,盡快布置妥當,咱們早日住進來!”
張岱擺手示意她們去后堂查看,早已經按捺不住的阿瑩便如脫弦的小兔一般往后堂跑去,英娘一邊笑斥著一邊疾行于后。
“阿郎,我們也要住進來嗎?可是郊外莊上……”
丁青有些忸怩的說道,他也是喜愛這里,剛才蹲在馬廄那里便踅摸了好久,顯然是看上了那小院里的環境。
“你們也都搬進城來吧,莊事隔三差五去看上一眼,真不放心可以擇一二得力莊人打理。”
且不說丁青這個小子,張岱望著丁蒼說道,這些年莊事全憑此老打理,少年張雒奴才得以衣食富足,如今年紀也大了,該到享福的時候。
丁蒼則顯得有些局促:“這樣的華美宅園……老奴還是留在莊上,這么多年過來了,貿然交給別人也不放心。讓丁青這小子留此聽使,阿郎閑來往莊上去,也要有人照應。”
張岱知他是自慚形穢,壯年的昆侖奴還可當作獵奇的景物觀賞、做勞力使用,可他日漸老邁,只剩下了有礙觀瞻,不想留在主人庭院里污人視線。
但他為人向來恩怨分明,對自己不好的哪怕是嫡母鄭氏也沒有什么人情可講,丁蒼這樣的忠仆他卻珍視得很。況且他如今也算有些家底,并不指望經營那田莊維持生計。
他沒理會丁蒼的推辭,直接指著前庭向陽的廡舍說道:“丁青就讓他住在馬房打理馬廄,丁蒼你住這里管理家中的柴米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