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融對張岱不假辭色,但是對周朗這個忠良遺孤卻很友好,甚至還直接發聲招攬。
這可不是一句空話,現在的宇文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權柄之重還要超過真正的宰相,他若賞識看重什么人,是的確有能力快速提拔的。
周朗自知家事至今全是靠著張岱的幫助,更將張岱視作唯一的恩主。眼見宇文融對張岱態度并不友好,他接過那名帖后便直接擲在了地上,拒不接受這一份善意。
宇文融看到這一舉動,眸中不由得閃過一絲羞惱之色。
張岱轉過身將這名帖撿起來,抬手拂去名貼上沾染的灰塵,并對宇文融叉手致歉。
他這么做倒也并不是怕了宇文融,之前的斗爭是斗爭,并不表示他內心里就否定宇文融這個人。事實上宇文融的一些觀點和做法,他還是非常認可的,認為宇文融的確是一個能夠紓解時疾之困的務實之人。
不過怎么說呢,宇文融這個人跟他爺爺差不多,性格上都有極大的缺陷。而且講到一些斗爭手段,宇文融又不比張說這種從武周時期歷練出來的老油條。
一旦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區真正進入到中樞政局當中,他反而不會玩了,創下了一個任相時間之短僅次于他的老上司源乾曜的速通成就,三個多月就被辦了。
是的,源乾曜就是這么神奇。一方面他在開元年間的任相時間長達九年多,另一方面還保持著一個單次速通記錄,首次拜相跟姚崇搭班子,兩個月便被罷免。
當然這不是他的問題,是皇帝已經厭倦了姚崇,所以把源乾曜這個配菜也一塊兒撤了。
宇文融的能力很強,缺陷也大,他本身并不適合主持全面的中樞行政事務,但是把其放在特殊的領域之中,他的能力便會得到極大的發揮,迸發出極強的能量。
所以張岱心里也有一個狂想,那就是如果未來宇文融混不下去的時候,倒可以嘗試將之網羅到自己麾下來。
這想法他當然不敢說出來,否則宇文融當場就得翻臉。人家剛剛斗倒了張說,他一個連官職都沒有的小子居然想讓人家當小弟,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宇文融并不知道他欣賞有加的計策乃是張岱親筆撰寫的,彼此可謂話不投機,他也懶得與晚輩計較,于是便轉過身拂袖而去,繼續把李林甫送過天津橋南。
張岱他們自然也不再停留,又連忙往宣范坊而去,告知周夫人這一好消息。
當他們再回到河南府別館時,幾名河南府官員也來到這里。有關周良的封賞既然已經公布,那么針對河南府官員的懲處自然也同時下達。
首先是河南尹張敬忠,外貶衡州司馬。其余僚屬也都各有懲處,有的甚至被遠流嶺南。就連那倉曹參軍劉貴,都被直接罷官。因為周良一人之死,直接讓河南府半數官員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