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送走張均后,張岱便走向李憕,向他說道:“表姑父若無別事,同往溫雒坊邸舍去商討事宜?”
李憕也早從張說這里得知張岱為了救災事宜準備不少,雖然同一個少年討論這么重要的事情讓他有些意外,但還是點頭道:“燕公告我宗之你對事務頗有規劃,今我離都在即,也想聽聽你的想法。”
鄭巖還有事想求張岱這個晚輩,只是一時間還有些羞于啟齒,見狀后便也和其他親友話別,然后跟上兩人一起回城。
溫雒坊地處洛水的北岸、漕渠南側,交通便利、水運發達,外州公私運船接入東都水運航道后,率先便會抵達這里。
由此向新潭之間的漕渠水道可供上萬艘運船停泊,可以說這里就是洛陽這個天中大都會的大動脈起點,天下物華由此受接。
張岱直接將兩人帶到了武惠妃撥給使用的溫雒坊邸店中,這邸店占地足有將近三十畝,溫雒坊東北角一片坊地盡在囊括中,邸店中倉舍、鋪業多達近百間,既可以提供人馬休息住宿,也能儲備數萬石的貨物都不在話下。
“這邸店,俱是宗之你的資業?”
鄭巖、李憕對張岱都有些不熟悉,但是對洛陽城中產業價值大小卻是了解不少。
他們兩家雖然一者標榜滎陽鄭氏、一者出身隴西李氏,但本身都是居住洛陽多年的老土著,各自也都擁有豐美資產。
李憕家同樣在溫雒坊經營著一座邸店,但卻不足兩畝地,卻也經營的有聲有色、見利不少。至于鄭巖雖然也有置業想法,但卻找不到機會。
此時兩人見到這么大一片鋪業俱歸張岱,一時間也都詫異的瞪大雙眼,有些難以置信。
“日前言及救災事,宮中惠妃將此處撥使,倒不是我的私產。”
張岱倒沒有炫耀的意思,他一邊將兩人引往邸店里,一邊又跟李憕講解一下他這里所籌備的救災物資與計劃方案:“惠妃具資十萬貫錢帛,準備初集糧五萬石沿河而下,分輸于鄭、汴、曹、滑幾州,諸州縣欲受糧,需先各給地十頃,不拘溝壑陂野、熟荒地界,但一定要便于貨事出入……”
十萬貫錢帛絕對不是一筆小數字,哪怕用在這么大范圍的救災事情當中,也能籌措出非常可觀的物資。
不過皇帝已經表態不準他打著武惠妃的名義過度的去干擾州縣行事,張岱也不想仗勢欺人的添亂。
他對州縣方面所提出的配合要求也不多,基本就是提供一個交通便利、可供建造織坊并食宿的場所,并將境內暫時無力賑濟的婦孺盡快送來,其他的物資成本則都由己方負責。
李憕在聽完張岱的計劃后,臉色又變了一變,他也沒想到張岱當真在操控如此大宗的錢物使用,聽完張岱介紹大概后,他便又開口說道:“我想將宗之你引見給宇文中丞,不知你愿不愿見他一面?
前者朝事各有秉持,但拋開過往不說,宇文中丞本身也是一位精干于事的能臣。你這一番構計若能得他支持,推行起來必能更加順利。”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