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相關的人事流程安排,通常會在前一年的府試開始時便確定下來,通常是由吏部的考功員外郎作為主考官。若是應舉的貢士數量太多,偶爾也會以別司官員兼理此事。
這些人事安排通常不會有什么更改,一般會貫穿整個考選時期。整個考選期的人事工作包括了在職內外官員的考課、選人冬集銓選,最后才是科舉常科的省試。
科舉在這三項內容當中,屬于最不重要的一項,所以才僅僅只是安排考功員外郎負責主考。
當然所謂的不重要也只是相對其他兩項而言,仕選本身就是國之大典。哪怕科舉僅僅只是一個入門項,相對其他諸司事務也是非常重要,負責此事的考功員外郎要比其他相同品秩的官員顯赫得多。
考功員外郎通常只設一人,但這也并不絕對,其職名本來就是正員之外加設的員額。有時候員外一人,有時候則可以員外多人。中宗朝皇親國戚賣官鬻爵,各種正員之外的員外、里行官多達數千人。
正如去年吏部銓選,銓選通常分為三銓,即吏部尚書與兩名侍郎各掌一銓。但是去年宇文融密奏十銓,吏部尚書和侍郎統統被排除在外,卻從其他地方挑選十名大臣來各掌一銓,便是十銓。
這些官員不論本職如何,在當時主持銓選的時候,都可以加上一個“吏部侍郎同正員”的職銜。
原本吏部只有一位考功員外郎,那便是嚴挺之。因此嚴挺之便是無可置疑的省試主考官,而且去年他主持省試也是頗以公允著稱。
但是現在省試都已經將要開始了,卻又突然多出來另一個考功員外郎,而且還要代替嚴挺之主持這一屆的省試。是所謂員外之外再設員外,如夫人旁邊還站著一個小老婆,這換誰能樂意?
因此在崔沔將這一安排公布之后,在場眾貢士們頓時便議論紛紛,甚至還有考生當即便大聲質問起來:“請問崔散騎,前事考功嚴員外典事公允、人所共稱,既未去職,為何不繼以事?”
“不錯,今之苗員外又何事何才可稱、能繼嚴員外量才取士?”
有人挑頭質問,其他貢士們也都忍不住發聲詢問起來。
雖然說大唐科舉規定遠較后世寬松得多,但也畢竟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能隨隨便便就考上,關系到自身前程的問題,大家自然也要問個明白。你們事到臨頭做出這么大的人事調整,總得告訴大家一個理由吧?
然而崔沔卻并不理會眾貢士們的質問,只是又冷喝道:“爾徒速速整理儀容、拜謁先師之后安心待考,勿問官事!前言有誡,若再嘩噪,嚴懲不貸!”
這紫袍大佬的威風抖出來也是壓迫感十足,眾貢士們縱使心中不滿,一時間也都為之所懾,不敢再作聲討質問。
崔沔在面見眾貢士、公布完對苗晉卿的任命之后,便又先行離開此間,往皇城去匯同其他大臣一起去國子監管理。
苗晉卿作為新晉的主考官,則就開始入前負責維持秩序,并且組織貢士們出發。
但是其人性格遠不像崔沔那么強勢,官爵也沒有那么顯赫,震懾力難免就不足。再加上學子們本就不忿于臨陣換考官,更加不樂意聽其號令,任其如何呼喊、只是自行其事,不免便讓場面變得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