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聞言后也不拒絕,拎起兩匣木炭就回去自己試鋪了,準備把自己熏得噴香再開始考試。
“王大說此間有好炭!”
王昌齡去后不久,張岱還在把考箱里的東西往外掏,外間又傳來一個聲音,他轉頭一瞧,便見常建手提著一陶罐的水站在外間咧嘴笑著問他。
“沒了,不多了,誰來也沒有了!”
張岱又丟給常建兩匣,順便接過水來,探頭向考棚外一望,見還有人喜孜孜往自己這里走來,便連連擺手道,他是真沒有多余的了。
同時他心里直嘆這王大真是個大嘴巴,怪不得直接把孟浩然給喝死了,以后有機會見到孟浩然好歹記著提醒他防火防盜防王大。
等到所有考生都入場,天色早已經大亮,太陽都從對面廊上升起,直接照耀在西廊的考棚里,曬得人身上暖洋洋很是愜意。
接下來便又是例行的庭參,這一次除了更加嚴厲的訓話和勉勵之外,堂前還設有香案,舉子們與考官相對揖禮。
等到各自返回考棚之后,試卷便再次發下來。張岱接過試題來一瞧,發現他爺爺果然沒有料錯,嚴挺之此番出的考題并不是一詩一賦,而是一頌一賦。
唐代科舉試雜文的范圍,最開始也是包括贊表論箴等等應用文體,直到天寶時期才固定為一詩一賦兩篇雜文。
今年這一場省試中,嚴挺之所出的考題就是《積翠宮甘露頌》與“能得師者,王道成矣”的《王者禮賢賦》。
拿到考題后,張岱便開始認真思忖起來,而此時棚外則有考生開始行使“上請”的權利,向嚴挺之詢問《積翠宮甘露頌》這一考題的含義。
“去歲先旱后澇、淫雨成災,今年新春方至、瑞跡便顯,西苑積翠宮夜凝甘露、滋潤萬物,諸生以此為題,且頌其事,詞高理瞻者得取!”
等到考生入前發問,嚴挺之便站在監堂前大聲回答道,為免后面的考生聽不清楚,他又向南走到兩廊間喊話好幾次。
張岱聞聽此言后也不由得暗嘆一聲,看來去年那一場天災也是讓大唐君臣們心有余悸,以至于西苑宮室露水重了一點就呼以甘露、目為祥瑞,甚至還要動員舉子們稱頌其事,讓大家都高興起來。
在這講究天人感應的古代社會,這樣的做法也是無可厚非。畢竟想從玄虛飄渺的天象上解讀出什么信息出來,角度是很重要的。
張岱在略作感慨之后,便開始認真構思如何破題行文。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