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三娘家在外看去平平無奇,走進院子里卻是別有洞天。
繞過入門的照壁,迎面所見便是一座高大的花樓,這花樓雖然不敢做什么重檐斗拱的結構,但也雕梁畫棟、裝飾的頗為華美。
花樓是藝館主要的表演和會客場所,周圍還分布著許多大小不一的院舍以供賓客長居短住。
整座藝館占地非常的廣闊,容納幾百人同時于此戲樂都不在話下。
在如今的大唐,宅地面積、建筑規格之類都與主人身份密切相關,尤其是在居住面積本就不夠充足的洛陽城里,哪怕一般的官員都很難擁有如此規模的宅地,更不要說宋三娘這樣的優伶之戶。
張岱雖然沒來過宋三娘家,但也知道一些背景。這座宅院的真正主人的確不是宋三娘,而是真國舅、畢國公竇希瓘。
日前竇希瓘的兒子竇鍔曾和張岱等人一起擔任岐王挽郎,期間就曾向眾人吹噓過他家里這買賣有多紅火。
李峽那小子日前吵吵鬧鬧要張岱邀請船伎待客,就是被竇鍔勾搭著過來食髓知味,以至于信安王十幾年家教功虧一簣,真可謂學壞一出溜。
張岱被群伎擁從著直向花樓而去,剛剛走進樓內,李嶷便從后邊一把拽住了他,一臉賤笑的示意他跟自己一起向堂側一間房屋走去,并對他說道:“宋三娘屋中珍藏好物,向來秘不示人,我也是偶然間才探知,一定要引張六你見識一番!”
為了近便管理藝館事務,宋三娘就住在了花樓的后方,李嶷在這里住了起碼有一個多月,也早已經熟門熟路。
他很快便拖著張岱來到了其香閣外,也不往里走,只是指著房間內一眼可望見的一扇輕紗屏風,又向張岱問道:“張六可見過此物?”
張岱定睛一瞧,發現那輕紗屏風上有細線紋繡的詩作,名為《贈香卿》,是一首七言排律,詞句濃艷綺麗、頗有六朝遺風,但卻是張岱不曾見過的。
他這里正自好奇李嶷為何要特意引自己來看這東西,視線忽的掃到落款赫然是“洛陽東舍王生張說”,他的臉色頓時一黑。
這時候宋三娘也從后方快步追趕上來,見到站在門口的兩人,端莊富態的臉龐也不由得淺露羞赧,而當其視線望向那屏風時,眸中又不由得閃過一絲溫柔的追緬:“永昌舊年藝初成,斗膽登臺邀纏頭。那時燕公亦年少,洛下卓然美王昌……”
這說著說著,怎么還唱起來了?
張岱聽到這里,心中越發不是滋味。王昌也不是指的具體某個人,而是從魏晉年間便延傳下來的一個文學形象,大意就是住在洛陽城東、人見人愛的一個美男子。
所謂“洛陽東舍王生”,就是這么個熊玩意兒,說的再通俗一點,那就是隔壁老王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