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便來到了舉行制科考試的這一天,和之前參加科舉一樣,張岱又是起了一個大早,吃過了家人們精心準備的飯食,然后便直往皇城而去。
制科考試相對于常科大有不同,首先制科是由皇帝下詔所舉行、用以選拔非常之才的考試,監考官或是皇帝親自擔任、或是指派其他大臣,而常科科舉則是由吏部考功司主持,哪怕之后改為禮部侍郎監考,范圍也只局限在尚書省內,因此又被稱為省試。
其次,常科的科目是固定的,進士、明經、明法等等諸科,考試項目也都類同。而制科則名目不一,有非常多的類別,按照名目的不同,所考的內容也都不盡相同,所考的有經義、詩賦、韜略兵法等等諸類。
第三點不同,科舉考中之后,無論進士還是明經都要進入守選期,并不能直接做官。
而制科考試無論參加的人是什么身份,考選之后便會即刻授官,因此制科考試也是入仕的一個快車道,許多人為了能夠獲得心儀的官職、或者更快速的進步,往往都會參加多場制科考試。
五月望日朝會中,皇帝下詔公布了兩場制科考試的科目。其中一科是弘文遺珠、超群拔萃科,另一科是高才沉淪、草澤自舉科。
兩科都是訪求賢遺,只不過目標人群有所差異。
這一點從各自名目上也能看得出來,第一科的弘文遺珠,弘文即是指的弘文館,唐代弘文館生都是皇親國戚、高官子弟,而弘文遺珠則是指的這些人群中沒有被選入弘文館就讀,同時又才能卓著、出類拔萃者。
簡而言之,這一科就是給官二代們設置的一場考試,從中挑選出來優異的人才辟為國用。
至于高才沉淪、草澤自舉的范圍則就大得多了,基本上會讀書識字、有文化的人都可以歸入這一類。包括一些已經擔任了官職的人,如果覺得自己當下的職位匹配不上自己的才能,也可以選擇參加這一場制科考試。
張岱所參加的自然就是弘文遺珠科,之前的他在家中不過只是一個小透明罷了,也沒能進入弘文館學習,去年家里還因為這一個名額而折騰了一次,結果到最后他和張岯都沒有進入弘文館。
弘文遺珠科因為目標人群比較小,所以先安排考試。至于草澤自舉科,眼下還在由門下省收錄報名者,要排到五月底六月初才會進行考試。
來到皇城后,張岱便直往中書省而去。他如今雖然還未任官,但對皇城內部諸要司官廨也已經是熟門熟路了。
中書省這里一如既往的繁忙,許多辦事的官員都在這里等候排隊,而張岱來到這里站了不久,便有中書省吏員匆匆行出,將張岱先給引了進去。
這小子幾度出入中書省都折騰出不小的動靜來,中書省官吏們便也對他留了心。
那些在此等待多時都不得入的各司官員們看到這一幕,都不免有些眼熱。可當認出張岱的身份后,卻又都紛紛喑聲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