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協律郎張岱,見過韋少卿!”
張岱也連忙入前作揖見禮,同時打量幾眼這位長官。
太常寺有太常卿一員,便是張說的好基友崔日知。太常少卿兩員,一個是前宰相韋安石的侄子韋縚。
另一個原本曾經是張九齡,張說被罷相時,張九齡作為其心腹也從中書舍人位置上被轉任為太常少卿,而在年初那一場政治風波中,張九齡又被外任冀州刺史,但張九齡不愿前往河北而直接辭職,之后又轉任洪州都督,業已南下就職。
如今繼任張九齡之職的另一個太常少卿,名為薛縚。
兩名太常少卿不只名字相同,身份也頗有類似,都是當今圣人的親家。韋縚乃是圣人第四子、棣王李洽的丈人,至于薛縚則就更牛逼一點,乃是當今太子的丈人。
今日在堂當直者便是太常少卿韋縚,見到張岱登堂后,他臉上便也露出笑容,自席中微微起身道:“日前得悉張郎選授協律郎,將有才傾當時的少年俊才入此處事,某等寺署官員俱甚慶幸,皆盼早至。今日一觀,張燕公所親教授門中賢秀確是可觀!”
韋縚對張岱的態度還算熱情,接過張岱呈交上來的授命敕書與告身,勘驗無誤后便又發給隨身魚符,如此張岱便算是辦完了入職手續,正式成為了太常寺下屬的官員。
“不遭禮祀,太常便是閑司。張協律也不必急于就事,且在趙錄事引領下周游寺署,熟悉一下衙署人事去罷。”
韋縚在辦理完張岱的人事手續后,便又對他擺手說道。
張岱聞言后便起身告退,又和趙嶺一起走出了都事堂。趙嶺站在廊下望著他笑語問道:“張協律打算從何處游覽寺署?”
當然是聲色最美、伶人最多的地方啊!
張岱心中暗自嘀咕一聲,但自己剛剛來上任,總要維持一下端莊,他指著都事堂后方一座高樓詢問道:“這樓宇危高,立在廨中很是突兀,究竟作何用途?”
整個太常寺建筑布置有序且格局大氣,唯獨在這大堂后方聳立著一座高樓,仿佛平地立起一根木棍,瞧著有些扎眼,這自然引起了張岱的好奇,心中暗自嘀咕莫不是什么天文術數又或地理風水的一個陣眼?
自己可不要因為無知輕率而做出了什么唐突冒犯的舉動,究竟是個什么情況自然得打聽清楚。
“這樓宇、這樓宇確是事出有因,下官告事后,請張協律以后在署中也不要輕易談論!”
趙嶺聽到這問話后,臉上便流露出幾分尷尬與警惕之色,他向左右望了望,才又湊近張岱小聲講述起來:“這樓為崔大卿所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