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迎著眾人驚詫的目光,心中也是充滿了不自在,這特么明顯是圣人的意思,你們看老子干啥!
源潔的罪名很清楚,那就是子竊父權,仗著他老子官居京兆尹而肆意插手京兆府的各種事務。
而在聽到對源潔的判處之后,張岱也是一瞬間便明白了圣人為何要將事情搞得這么沸沸揚揚、甚至還要三司會審了。案情大小還在其次,關鍵還是要殺雞儆猴!
之前他雖然滿腹疑惑,但也沒有往這個方向去想,那是因為太子實在是低調的沒有什么存在感。
張岱來到這個世界以來,大多數時候對太子都是只聞其名而不見其人,這固然是因為太子要為母守喪的緣故,同時也是因為太子在時局中幾乎沒有什么事跡流傳。
如果不是因為許多高官子弟都任職東宮官而享有不低的品階待遇,加上太子的一些親屬家人也偶爾可見,張岱甚至都要懷疑咱這大唐究竟有沒有這位太子?
太子都如此低調、完全乏甚存在感了,誰又能第一時間想到源潔會因為子竊父權而戳到圣人的敏感神經?
而圣人為何會如此警惕,這一點外人也很難說清楚。且不說帝王父子天生就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與競爭,興許哪天晚上圣人臨幸妃子發揮不好,繼而感嘆盛年不再,接著便生出對年輕皇子的厭惡與警惕,這誰能說得準?
又或者隨著太子喪期結束,將要逐步回到時流的視野中來,而圣人恰好抓住這么一件事,狠狠的來上一把殺雞儆猴。
總之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源潔就是這么倒霉,恰恰撞到了圣人有此需求的槍口上來,結果便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樣一個結果,還真的跟張岱沒有太大的關系。
他將這件事捅到圣人面前去,往小了說是他作為一個消費者在進行維權,并且還在維權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陰陽合同的問題。
往大了說他作為一個供奉近侍官,在察覺到朝廷對于贓物處置的程序中有此漏洞,進奏朝廷希望修補漏洞,從而強化司法過程的公正和清晰度,幫助朝廷挽回損失,這也是一個正臣、直臣該做的事情!
而且拋開了圣人那點小心思不說,張岱也覺得應當樹立這么一個典型出來。
唐代職權濫用的問題本來就非常嚴重,而子弄父權甚至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常見的現象了。諸如姚崇在長安擔任宰相,他的兒子們在洛陽賣官鬻爵。宋璟乃是清直的典范,但是他的兒子幾乎沒有一個好東西。
還有之后上位的宇文融,同樣是因其子貪贓納賄甚巨,從而再次遭到貶謫。一直向宰相沖刺的盧從愿,則因其子高價賣糧給官府遭到御史檢舉,從而斷絕了拜相之路。
這些大唐的官二代們,他們自小生活在權力中心當中,所見到便是父輩弄權作威的事跡,耳濡目染之下將此當做尋常,自然而然的加以模仿。
可是他們卻又沒有相匹配的閱歷與能力,尤其沒有相應的權勢,自然便將主意打到父輩所掌握的權力上來。
他們的行為輕率莽撞,目的與手段有時候都淺薄的可笑,因此累及父輩,乃至整個宗族都為之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