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婉言謝絕了宇文融的拉攏,然后便告辭離開了門下省。他也沒有直接往御史臺去,而是先去中書省向裴光庭感謝一下提攜之恩,順便跟其講一講自己為了追從他而拒絕了怎樣的誘惑!
來到中書省后,張岱并沒有第一時間獲得召見,而是被安排在堂外等候了好一會兒。
裴光庭拜相之后,雖然在人事上沒有什么大的動作,但也并不是全無作為。
就在蕭嵩、宇文融各自摩拳擦掌、暢想大計的時候,裴光庭也沒有閑著,他正忙于接見各司的官員們,上到各司的長官通判,下到主事令式,或是詢問他們各司職事的疏漏不便之處,或是他們人際關系的不和諧,以及對于各自待遇的訴求等等。
單單張岱在堂外等候的這段時間里,就有幾十名官員本引入堂中進行談話,而且從他們離開時或是若有所思、或是面有喜色的神情來看,裴光庭并不是刻意作態、搞什么禮賢下士的人設,而是真的與這些人在探討實際的問題。
張岱將這一幕幕收于眼底,心中也不由得大生感觸。雖然從時勢上看來,裴光庭在三名宰相當中屬于最弱勢的一個,但弱勢并不等于就全無作為。起碼在這些普通朝士們眼中,裴光庭仍是高高在上的宰相。
如今他主動放低身段,與下級官員們進行充分的溝通,這無疑就會讓眾人覺得裴光庭對于國事、對于他們這些朝士們各自的疾困都了解的更加全面和具體,這同樣也是宰相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中面對不利的處境時,往往自覺得束手束腳、施展不開,從而倍感苦惱和失落,那是因為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展開工作的方式。
裴光庭的這一做法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與官員們進行談話固然不是宰相的主職工作,但廣泛的與官員進行談話從而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就是宰相的工作范疇,在這一步步的過程中,宰相的職權自然得到了伸展。
張岱一直在堂外等到了午后時分,才被召入堂中相見。
“下官拜見裴相公,多謝相公提攜擢用之恩!”
張岱入前見禮,注意到裴光庭案上書寫著許多筆記,估計都是與官員們的談話記錄。
“宗之不必多禮,你才能卓著,為時所重,有此擢升理所當然。況且這也并非我一人之功,宇文黃門于中書門下對你也多有贊言,你可有知?門下省辭行時有沒有謝過宇文黃門?”
裴光庭一邊整理著案上的筆記,一邊抬眼看了看張岱,口中微笑說道。
張岱聽到這話后,心中思緒略轉,旋即便又躬身道:“下官本也不知此事,不過行前宇文相公特招下官入堂,告以此事,下官才略有知,惶恐慶幸,便也當面拜謝。”
裴光庭聞言后便呵呵一笑,給人以皮笑肉不笑之感,旋即又開口道:“倒是沒有想到,宇文融竟有以德報怨的大度,可惜這態度只是乍露即止,他告事于你,莫非還想勒取什么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