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參與他們的聚會,張岱也能大約猜到他們所謀劃的內容。
有關北衙的一些設想,他也和他爺爺溝通過,諸如推動北門將領以壯換老這種彼此會直接進行互動、產生矛盾的事情,固然可以交給內官管理。但是北門軍士的增補,最好還是嘗試抓在手中。
這不止是為了一家權勢在考量,而是為了讓大局平穩就要加以制衡,不能任由一家獨大,尤其不能任由太監們的權勢滋長太快。
太監們如果掌握了將官的更替,同時又掌握了軍士的選拔增補,那北門將不再是天子家兵,而是太監家丁!
張說曾經主持幾十萬邊軍的裁汰與長從宿衛、即彍騎的選募工作,對于相關的事情自然也有著深刻的認知。
這事兒如果不提前明確的說出來,那么很有可能就會在后續的局勢發展中被內廷勢力逐步的吞并進去,但現在既然明確的提出,那就可以作為一個籌碼吸引更多人加入,達成一個各有所得又彼此制衡的局面。
當然要吸引誰加入,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首先作為宰相的裴光庭是明確不想介入太深,而另一個宰相、與彍騎同樣淵源頗深,并且當下還在掌管軍機的蕭嵩,則就更加不可能插手進來。
蕭嵩如果想插手,其他人都得靠邊站。
如今的蕭嵩權勢隱隱已有超越當年張說的架勢,張說執政時外間還有朔方王晙等與其分庭抗禮,但蕭嵩在拜相前先后轉任朔方、河隴。
當下在邊諸將半數出其門下,他又在朝中執掌兵部并領銜政務,若再插手北門,皇帝也要睡不著了。
而且皇帝本身也是非常忌諱外朝的人事力量插手到北門禁軍系統當中來,所以可做的選擇并不多。但有一個群體,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皇帝信任的,那就是功臣元從。
這些人以劉幽求、鐘紹京、姜皎、王守一、李令問等人為代表,他們在當今圣人上位過程中全都出了不少的力,功勞并不遜色于北門那些唐元功臣,包括張說其實也屬于這個群體。
只不過早在開元初年,劉幽求等人便遭到姚崇的排擠打壓而失勢,而姜皎則又卷入玄宗廢后事件當中為王守一指使張嘉貞所構陷至死,王守一之后也未能幸免。
這個功臣群體在開元前期便已凋零大半,張說是為數不多遭受打壓后再次憑著自己的能力起復當權者。真正讓他立足當世的也不再是過往元從功臣的身份,而是如姚宋一般的治世能臣。
在這個功臣群體當中,其實還有一個尚在人間,那就是鄧國公張暐。
張暐早在玄宗擔任潞州別駕時便刻意交好,當今太子甚至就出生在張暐家中,太子之母趙麗妃為張暐獻于玄宗,玄宗臨幸趙麗妃后生子其家。
所以圣人在履極之后,對于張暐也是恩寵有加,雖然權勢不如張說那樣顯赫,但同樣也是歷任顯職,尤其是殿中監這樣的奉宸要職。如今王毛仲擔任殿中監,都是繼任其后。
張說罷相后已經很難再復起執政,所以便借用元從功臣的身份,與張暐聯合起來分享一部分北門事權,也算是一個合則兩利的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