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秋記得自己看過的什么電影里就有這種橋段。人們要進入危險的核電站之類的地方時,都要穿著厚重的防化服,胸口還要戴上鉛板,而車子也要用鉛板覆蓋起來。
看來玲云筱應該不會有什么危險。
從實驗開始就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剛松了口氣,李寄秋就發現了個有些矛盾的地方。
......好像有點不對勁。
“江隊,我記得鉛有很強的隔絕作用吧?所以才對外殼有一定抵抗力。”
江為止點點頭,“沒錯,有什么問題嗎?”
“剛才直升機扔進灰霧的鉛板箱子里,裝的是你們實驗要用的儀器吧?是為了采集數據什么的。”
“對的。”
“可儀器都被鉛板封在里面了,怎么采集數據?鉛應該會隔絕掉電波之類的吧?”
“你就想問這個啊?”
江為止笑了,似乎頗為開心,“小李你腦子轉得還挺快。沒錯,儀器放在鉛板里是無法工作的。所以,研究所里有位機械方面專家設計了一種全機械結構的鎖,并將其裝進了鉛箱里。”
“外殼會干擾破壞電子設備,但機械結構就沒問題。機械鎖其實是一種發條裝置,先上好發條,在特定時間后鉛箱的四面就會打開。過一段時間,四面的鉛板就會再次合上。”
“所以我們只需要上好發條,在第一次到時之前把鉛箱扔進灰霧里,然后記好時間在第二次到時后把箱子拉出來就行了。”
“原來如此。”李寄秋點點頭,“我還有個問題。按照您剛剛說的,以前不能把儀器直接從空中扔進去是因為精密儀器經不起磕碰,怎么現在就直接把鉛箱往里面丟了?”
“很簡單,因為現在發明了可以充分保護儀器的減震系統、填充氣囊和降落傘。最低的灰霧都有一百米高,再算上干擾區,最起碼也有一百五十米。如何在不用電子器件的情況下保護一百五十米高空拋下來的精密儀器,還是有些技術難度的。”
見到李寄秋又想張嘴,江為止馬上笑著打斷了對方,表情帶著些許意外,“小李,你腦子還真挺靈活的。你是想問,剛才也沒看到降落傘吧?外殼要用最快的速度穿過,肯定是在穿過外殼后才開傘。當然,開傘時間也是靠發條裝置提前設定的。”
李寄秋點點頭,這回他徹底沒疑問了。不由得贊嘆道,“這個年代還能做出這么復雜的純機械發條裝置,真的很厲害。”
這番話并非恭維。根據李寄秋半年來的了解,這個世界在科學方面已經半只腳踏進科幻領域了。
具體的專業知識不明白,但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一輛普普通通的電車電池壽命算上衰減也是五十萬公里起步,而這么一輛車充滿電連十分鐘都不用。。
在這些天和考察隊吃飯時,李寄秋也聽到了關于室溫超導本已成功驗證的新聞。和曾經地球上某起小丑行為不同,這里的室溫超導材料經過了世界各國實驗室的認可。
這里的材料學比地球要先進太多了。
再加上核聚變和太空工廠,這個世界原本是前途無量的,已經邁出了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如果不出意外,自己也不是不能湊合著呆在這里。說不定有生之年就能看到人類殖民太陽系,造出世代飛船遠征更加廣袤的太空呢。
但這一切,都因為灰霧的出現戛然而止。
“其實這個裝置并不復雜。但鉛板太重了,一面鉛板就有1300公斤,做出能運轉起來這種重量的發條裝置才是最難的。”江為止哪里知道李寄秋剛剛的復雜念想,自豪地說,“那位機械專家在全世界都屬于頂尖人才。至于其他國家......”
江為止苦笑著,搖了搖頭,“有些國家想得到灰霧內的信息,他們又做不出這樣高水平的機械裝置。你猜他們會怎么辦?”
李寄秋看看遠處站崗警戒的士兵,咽了口唾沫,沒有回答對方的問題。
還能怎么辦呢?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