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隊曾驕傲地告訴李寄秋,這種“征收”方法也是神使想出來的。拾荒團通常不會傷害附近聚落幸存者們的性命,也不會把他們所有賴以為生的東西全部搶走,以免失去一切的幸存者們被迫離開此處。
不僅如此,拾荒團的任務甚至還包括在“征收”的同時觀察幸存者聚落普遍缺少什么東西,然后教團會暗中安排人員把這種缺少的物資拿到當地自發形成的市場上去出售。比如現在非常稀缺的化肥,教團的售賣價格低廉到可以用兩倍重量的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來交換。
當然,李寄秋心里清楚,這不是因為教團在做慈善,而是類似某些殖民帝國那樣“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他們一邊掠奪附近的幸存者,一邊又給予對方繼續活下去的希望,這樣一來教團才能長久地吸幸存者們的血。
李寄秋心里也不得不承認,神使確實是個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的人物。
而這半個多月來的拾荒生活,也讓李寄秋在教團中的聲望越來越高。
自己的活雷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里,李寄秋就在外出拾荒時探測到六次灰霧,而其中兩次隊伍攜帶里的預警用鸚鵡和獵犬都未能作出有效反應,如果不是李寄秋在場,拾荒團怕是早就提前一步進入他們的“天國”了。
慢慢的,李寄秋察覺到教團中很多人看自己的眼神愈發的崇敬和謹慎,越來越像是在看神使。
一開始,李寄秋還有些擔心自己的能力會不會搶了神使的風頭,于是私下找到對方假惺惺地表示自己是不是太過分了,要不要以后放放水。
但神使卻表示完全不需要,把李寄秋塑造成僅次于自己的第二位神使正是他的計劃。并且開誠布公地表示,只要能回家,對于在這個異世界領導一群野蠻人的權力他毫無興趣。
李寄秋看得出來對方想要回家的心意是真實的,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愿意向自己放權也是真的。
只是......
什么天父和天兄。
神使想要用權力來進一步拉攏吸引自己,但李寄秋則對于權力毫無興趣。自己本來就是個喜歡擺爛的人,管理那么多人對他來說只是個讓人頭痛的負擔。
但為了麻痹神使,李寄秋還是裝模作樣地提出自己太年輕,沒有管理的經驗,等更熟悉教團后再從基層做起就好。
轉眼間,又快到這個世界的新元節了,也就是春節。
在一次閑聊時,李寄秋才知道了神使大概來自何方。也許是個南方人,因為他說自己過春節吃的是湯圓而不是餃子。
但是,神使卻又表示等到除夕那天晚上自己會親自下廚給李寄秋包點餃子,展示一下其高超的手藝。
明明不吃餃子吃湯圓,為什么又會包餃子并且很有自信能包得好呢?這個疑問李寄秋沒有問出口,這種可能涉及到身份秘密的問題對方鐵定是避而不談的。
離春節只剩下兩周了,李寄秋苦等的逃跑時機一直沒出現。
自己的計劃很簡單也很危險。外出拾荒的時候如果感知到即將形成的、不那么危險的灰霧,就假裝不知道,利用灰霧造成的混亂逃走。就算鸚鵡和獵犬有所預警,他也可以用自己目前的威望強壓下去。
李寄秋非常清楚這個計劃的風險極高,對于再次涉足灰霧,他心中充滿抗拒。然而,鑒于教團嚴密的組織結構,若不采取這般冒險之舉,自己恐怕永無脫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