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博士……或許現在應該稱您為孟顧問員?”史巖笑著將一疊報告放在辦公桌上,言語間帶著幾分調侃,“您如今的身份地位,都快和咱們所長比肩了。”
“隨便你,反正只是個頭銜罷了。”孟昉淡淡地回應道,拿起對方剛送來的報告翻看起來。
“這可不是簡單的頭銜而已。”史巖的語氣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欽佩與羨慕,“有了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這個身份,您可是能直接連線應急狀態管理小組的,這份權限,非同小可。”
“那又如何。”孟昉不屑一顧地說,“就算我能和應急狀態管理小組直接通話,不還是要被你們監聽?”
史巖無奈地搖頭笑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您當初那么沖動一頭扎進灰霧里,導致自己有了前科呢?”
孟昉不置可否地哼了一聲,扔掉隨便幾眼就看完的國內以及國際形勢報告書,轉而拿起旁邊的生物部門研究報告全神貫注地細讀起來。
看著聚精會神的孟昉,史巖心中不由得暗自感嘆季勇紅獨到的眼光與敏銳的洞察力。自從得知灰霧可能對地球生態系統構成毀滅性威脅以來,孟昉的工作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變得異常認真與專注。
應急狀態管理小組是在灰霧爆發的三個月后,由國家軍政部門的最高領導層共同組建而成的,它已成為當前國家實際上的最高決策與指揮機構。
以孟昉的身份和背景,正常來說是不可能取得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這一顯赫要職的,更遑論獲得與應急狀態管理小組直接溝通的高級別權限。而她現在之所以有這樣的特權,是因為之前立下的潑天大功。
兩個月前,孟昉從一次幻覺中醒來后,張口便問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地下掩體及其容納人數。史巖雖不明就里,但還是通過研究所得知,當前國內最大的地下掩體是位于西南區域的一處人工防核工程,該工程深藏于地下,已安全庇護了近十萬名政府機關人員與難民。
與此同時,全國上下正緊鑼密鼓地調集人力,加速挖掘與建設更多深層次的地下防御工事。這一緊迫行動的背后,是基于一年多來全球范圍內對灰霧現象的深入觀察與記錄所得出的共識:即便位于崇山峻嶺之中的防核設施,只要仍處于地表之上,便難以逃脫灰霧的侵襲。
然而,那些深入地下、構建于堅固巖層之中的防核掩體,其內人員卻從未受灰霧侵擾,安然無恙。這一發現引起了廣泛猜測,人們普遍認為灰霧可能無法穿透至地殼的某一特定深度之下。不過,至于這關鍵深度的具體數值,仍缺乏確鑿的數據支持。
在這一猜想的激勵下,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土木工程熱潮,各國紛紛在適宜的地點挖掘建造地下掩體,其深度普遍設定在二十米以下,以確保能夠抵御灰霧的侵擾。本國亦不例外,不僅加速推進地下掩體的建設,還初步規劃了數個規模宏大的地下生活區。史巖看過設計圖,感覺像是某款著名網游里的地下城一樣。
孟昉并不了解這些,她對人類的行動一如既往地不感興趣。在史巖詳盡介紹完當前的地下掩體建設情況后,她罕見地皺起了眉頭,“讓所有地下掩體里的人都立刻撤離。特別是西南地區的那個大型防核工事,必須馬上進行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