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秋抬起頭,仰望著那片并不寬廣的天空。
兩側巖壁猶如兩道不可翻越的雄偉城墻,近乎垂直地聳立著,直指蒼穹,把天空分割成一條狹窄的鉛灰色帶。巖壁表面斑駁復雜,每一道裂痕都像是時間刻下的傷痕,無聲地訴說著這片土地漫長悠久的歷史。
“從來的第一天起我就想說,這個峽谷的谷底……地形真的不太妙啊。”李寄秋感嘆道,“要是有什么敵人攻過來,完全就是甕中捉鱉。”
玲云筱卻不這么認為,“現在各國都已經停戰了,哪里會有敵人來攻打我們。比起地形問題,這里太過偏僻才是關鍵吧?我們甚至無法隨時與外界保持聯系。”
早在一年前,全球的無線電通訊就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即便兩地間沒有被灰霧阻隔,通訊的有效距離也僅能達到最多五十公里。專家們推測,是灰霧對地球的電離層產生了影響,從而導致了長距離無線電通訊的失效。
曾經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在世界末日的廢土時代,什么能夠代表文明世界已經徹底崩潰?而現在,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顯現——那就是無線電通訊的完全失靈。人類之間失去了最為便捷的聯系方式,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一旦無法相互聯結、抱團取暖,將必然退化回弱肉強食的原始社會。
目前,唯一能夠發揮作用的超遠距離通訊手段只剩下衛星電話。然而,衛星電話也存在諸多不便。最顯著的問題在于,當前仍在運行的通訊衛星數量極其有限,遠遠無法滿足大部分通訊需求。
實際上,在溫宿大峽谷谷底工作的考察隊,幾乎等同于與世隔絕了。
玲云筱也抬起頭,仰望著烏云密布的天空說道,“從谷底看天,感覺天空好像離得更近了……嗯?那是什么?有人!?”
有人?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哪來的人?
李寄秋連忙順著玲云筱的視線向峽谷頂端遠眺,但他卻什么也沒看到。或者說,由于距離過遠,根本看不清楚,“哪兒有人啊?你是不是看錯了?”
“你才看錯了!我的視力好得能當飛行員!”玲云筱不滿地用手肘撞了同伴一下,然后伸手指向一個方向,“你看那邊,是不是有大概四五個人……騎著什么東西?可能是馬或者摩托車吧?”
李寄秋舉手搭在眼前,瞇起眼睛,仔細地盯著玲云筱所指的方向,但仍然一無所獲。峽谷頂端滿是各種凸起的巖石,他懷疑玲云筱可能是把石頭誤認成了人。
突然,腦海中適時地回想起了某個人曾經說過的話。
“眼睛余光有時候比直視更敏感,在觀察時注意力不要全集中在眼睛焦點處,余光看到了什么同樣重要。如果你感覺有什么東西不對勁,把注意力集中在該物體上,但不要一直盯著它看,然后快速地圍繞那個東西移動視線。”
哦對了……這是在當初一行人徒步前往灃城時,于之明教給自己的目視偵察技巧。
當時,李寄秋表示自己根本記不住如此復雜的偵察要領,而于之明只是淡淡地說,“沒關系,你心里已經有數了,等到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想起來。”
果然,自己一直都沒有忘記這段深深刻印在記憶深處的話語。
按照于之明所傳授的方法,李寄秋將注意力集中在玲云筱所指出的那幾個凸起物上,然后迅速移動視線,僅僅用眼角的余光去審視它們。
如此觀察了還不到半分鐘,李寄秋的眼角余光就猛然捕捉到其中兩個凸起物在移動。由于距離太過遙遠,連玲云筱都沒有察覺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