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都明白李寄秋如此“謙讓”的真正原因,但也沒有太過在意,紛紛各自盛了羊湯,蹲在一旁吃了起來。
李寄秋站在一旁,默默地觀察著老人們盛湯吃飯的每一個細微動作。
雖然他也覺得自己有些過于神經質,但曾經險些被食人族吃掉的經歷,讓他對這種突然出現的小村子都產生了心理陰影。謹慎一些,終歸是好事。
為了煮這一鍋湯,老人們似乎早就饑腸轆轆了,很不客氣地每人至少吃了兩碗,搞得老太太臉上都有點掛不住,“行了行了,給咱們客人留點!到底是請誰吃飯呢?一個個跟沒吃過肉一樣......”
訓斥完村民后,老太太陪著笑遞給李寄秋兩只碗和木勺說道,“咱們這兒條件有限,可能不太干凈。你們年輕人講究衛生,拿去擦一擦,然后自己盛湯吧。”
李寄秋很清楚對方的用意,接過碗轉手遞給身后的玲云筱,讓她回車里用經過簡單過濾的水將碗和勺子仔細沖洗了一遍。而自己則繼續待在這里盯著那鍋羊湯。
等碗和勺子都洗干凈后,李寄秋率先嘗了一碗湯,確認無誤后,又等了十幾分鐘才讓玲云筱也喝。
新鮮的羊肉確實美味至極,雖然老人們只是簡單地加了些鹽來調味,但羊肉吃起來軟爛鮮香,絲毫沒有膻味。在不知不覺中,李寄秋和玲云筱都已經各自吃了三碗。
熱騰騰的羊湯下肚,溫暖的感覺順著血管從胃部蔓延至全身,讓零下十幾度的夜晚似乎也沒那么寒冷了。
村民們確實沒有惡意,李寄秋的警惕性也稍微放松了一些。
看著收拾東西返回村里的老人們,玲云筱好奇地問道,“奶奶,為什么這個村子里全都是老年人呢?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都走了,去內地,去南邊了。”老太太輕描淡寫地說,“這邊日子不好過,太辛苦了。霧災前這里就不是啥好地方,災后更艱難。但凡還能走得動的,都離開這兒了。”
“……所以村里都是留下的老人家?可我看您們腿腳挺利索的,應該也能跟著一起走吧?”玲云筱還是有些不解,“比如說您,如果讓我在沙漠里追一晚上駱駝,我肯定做不到。”
在搖曳不定的火光映照下,老太太滄桑的面龐被染上了一層橙黃色,她那飽經風霜的渾濁眼睛中閃爍著復雜的光芒,那是一種交織著回憶、釋然以及淡淡哀愁的神情。
“我們這些糟老頭子糟老太太,就不要再給年輕人添麻煩了。反正也走不動,留在這里挺好。”老太太的嘴角不經意間露出一絲苦笑,“人老了,胃口也會變小。村里的年輕人都離開后,反而覺得各種資源都夠用了。”
玲云筱和李寄秋對視了一眼,他們都從老太太的話語中聽出了言外之意。
村子里的老人家,實際上都是被子孫們拋棄在這里的。為了追求相對更好的生活條件,年輕人選擇逃離這片荒蕪的沙漠戈壁。從柱州省到內地,再到南方的路途太過遙遠且艱難,老人們必然會成為累贅。
所以,這些老人都是自愿或者被自愿留下的。
“我們可以種紅薯、玉米,能養一小群羊,甚至可以養駱駝。駱駝能產奶,還能幫我們搬重物。”老太太淡淡地說道,“跟災前比起來,除了沒電外,好像也沒什么不同。”
李寄秋當然明白老太太是將沙漠中艱難的生活極度簡化了,但他又不知該如何安慰這些被親生子女拋棄的老人,只能感嘆一句,“活著真難啊。”
“這年頭,哪里都不好過。”老太太撥了撥火堆,讓火苗燃燒得更加旺盛,笑呵呵地說道,“向駱駝學習嘛,不管在哪兒都能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