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做了縣吏,自然不能再當游俠兒。
劉備也順理成章的成了涿縣游俠兒們的新老大。
和簡雍相比,劉備也更適合當黑社會。
畢竟簡雍雖有勇氣,但真正擅長的是口才,是人情世故,適合打探消息,卻不適合好勇斗狠。
而現在的劉備,卻有足夠多的犯事履歷,更容易令涉世不深的少年們信服。
其實在劉備去雒陽求學之前,在涿縣本就是個游俠少年,如今也是重操舊業。
不過,劉備也因此被母親罵了一頓。
說他游俠浪蕩不知悔改,在雒陽不干好事,被盧植逐出師門,回來竟又浪蕩度日,將來還有什么前途?
劉母還不知道劉備坐過牢,只以為是行差踏錯尋花問柳被盧植逐出了門墻。
這顯然是劉元起回鄉后的說法,算是給劉備留了最后的面子,當然,主要是為了劉家的面子。
劉備倒是并不覺得自己從此沒了前途。
畢竟他知道亂世將至。
而這亂世,當賊往往比當官更有前途。
只不過,賊與貴族一樣,也分個三六九等。
想要當個有前途的賊,那就得用當官的方式作案。
劉備的操作是,先花錢。
他把自己手里這一萬錢花得干干凈凈,讓游俠兒們在涿縣北邊三十里的官道附近,一個光禿禿的緩坡上修了個烽火臺。
是的,就是那種點燃后就會冒煙的邊境烽火臺。
而且修得很規范,小堡壘的樣子,里邊至少能駐扎十來個人。
這就是按照大漢邊境崗哨的標準修的。
堡子修在坡上,坡下就是官道。
但修好后,劉備并沒有留人看管。
“大兄為何如此?”
游俠兒們都不太理解,感覺劉備是在敗家。
但花的是劉備的錢,他們也都收了工錢,雖說質疑,倒也沒有怠工。
“有了這烽火臺,從北邊南下的商旅便一定會從此處經過……而真正的鮮卑部隊,卻反而會疑神疑鬼不敢入寇,這是為了保境安民。”
劉備解釋著。
這確實沒錯,涿縣位于幽州腹地,周圍原本是沒有烽火臺這類預警設施的。
如果涿縣周邊出現烽火臺,那在旁人眼里只會有兩個原因——要么大漢軍方正在涿縣集結部隊,要么有大人物駕臨此地。
無論是哪一種,都意味著同一件事:
涿縣是安全的。
所以,商旅們見到烽火臺之后,一定會選擇從這里過路,并且晚上大概率會在烽火臺附近駐扎。
有時候約束商人的路徑很簡單,而這種簡單的方式,打劫過商旅的慣犯才是最懂的。
但是,但是。
劉備并沒有讓游俠兒們打劫商旅,而是天天在涿縣喝酒練武。
他可不是匪,也不打算當匪。
……
“大兄,你建的那烽火臺附近出了一伙賊人,昨日有商旅被劫了,眼下正在明廷那兒訴苦呢。”
這一日,劉備正在家中練劍,簡雍飛奔而來,大呼小叫的喊著。
“終于來了!”
劉備笑了:“憲和,你的功勞來了!”
“哈,大兄,你的錢糧也來了!”
簡雍也笑了。
修了個堡壘,卻并不讓人看管,等的就是這一天。
這幽州地面上多的是賊寇,那烽火臺所在的路線又成了商旅必經之路,見那烽火臺沒有兵士,總會有不開眼的賊人想著盤踞在這條道上攔路搶劫的。
當天夜里,劉備便帶著十幾個少年駐扎到了烽火臺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