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進來了一隊兵士,大概十幾人。
但與這個人數很不相稱的是,領頭的是個披掛鱗甲的家伙,頭盔上有校尉長纓。
這是個校尉,應該就是越騎校尉,軼比二千石,和鄒靖一樣的級別。
“奉天子令緝此女賊。”
校尉站到劉備身前,瞇著眼說著:“看你正在候征,吾不為難你,但她……得留下。”
劉備看這校尉眼窩深陷的樣子,怎么看怎么像是縱欲過度。
而且那曹破石臉上還帶了點不怎么正經的獰笑。
說完話也不等劉備反應,徑直上前抓向左沅……
前胸位置。
這當然不是來追什么大耳的,也不是來抓段颎的……也不是專門沖著左沅來的。
這特么就是純粹的見色起意。
劉備嘆了口氣,拔出劍來:“你可知袁本初之名?”
……
劉備留在這里,并不是想用大耳賊的名頭吸引火力。
大耳這個特點確實鮮明,但劉備知道曹節的人其實不至于追到這里來,畢竟曹節或天子的追索目標是段颎,不是自己。
劉備昨晚在驛舍忽悠段颎,只是為了留在這兒作案——他要栽贓。
不管曹節有沒有認出段颎,不管有沒有人追擊,劉備都要將段颎越獄之事扯到別人頭上去。
這不是為了自身安全,而是為了禍水東引。
畢竟劉備有仇家……
袁紹,袁術。
如果天子知道段颎很可能沒死,而是越獄而逃,那么在天子眼里,誰是最有可能搭救段颎的人?
太監嗎?
不是的,天子要殺的人,太監可不會救。
最樂意搭救段颎的人其實是士族——比如汝南袁氏。
如果士族勢力救出了段颎,基本就相當于得到了西涼兵馬和軍中名望。
士族什么都不缺,他們有錢糧有人手,缺的就是段颎這樣有軍神之名的刀,而且還是一把差點被天子弄死的,心懷怨懟的刀。
如果有段颎在手,既可以拉攏軍將,又能拿他咬宦官,還可以用軍勢逼迫天子讓步。
比如解黨錮,或是更多更大的要求。
司空袁逢就曾想拉攏段颎,段颎這太尉是袁逢舉薦的——所以段颎要說幫劉備解除仇怨。
因此,天子會趕緊要了段颎的命,并且把殺段颎的黑鍋栽到陽球這個士族推出來的酷吏身上,絕了士族拉攏軍將的念想。
如今詔獄火災,段颎不知所蹤,天子其實是不會承認段颎還活著的,得消除段颎的名望,并立刻宣告段颎的死訊。
同時,也會調查各家豪門士族。
而劉備,就是要讓天子認為,段颎是被袁家救走了……
他留在緱氏,是要把火燒詔獄的事兒栽到袁紹或袁術頭上去,不僅把自己洗干凈,還要把仇家拉下水。
因為,袁家最有可能干出火燒詔獄搭救段颎的事。
袁紹在雒陽守孝養望不應征辟,一天到晚搭救黨人蓄養死士。
而袁術得了議郎的官職,卻一直待在汝南,壓根使喚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