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晚上我們去新宿那條街吃吧”夏雨露湊到他耳邊悄悄的說到,去過日本無數次的她,每次漫步于日本那些居酒居的小巷中時,都有種穿越到江戶時代的感覺。
野澤一郎女兒的這場婚禮,是日本傳統婚禮,當穿著白色絲綢和服,臉用脂粉畫得雪白的新娘,和穿著繡有家族花紋的黑色長和服以及平布斑紋折裙的新郎,出現在眾人眼前時,大家紛紛向前祝賀著。
盡管現在許多日本年輕人選擇最省事的方式,只是完成法律手續,但仍有許多家庭會選擇舉辦一場即傳統又不失體面的傳統婚禮。野澤一郎家也算是大家族,在他們家族看來,結婚不僅是男女雙方的終身大事,更是男女雙方家族的大事情,因此在氣派神社內的這場婚禮,讓夏雨露和莫童第一次親眼見證了傳統的日本民風民俗。
說實話,夏雨露一直以來了解的多是是西式婚禮,即便自己是中國人,對傳統的中式婚禮也沒半點了解。她心里不禁暗暗的想著,“他們的文化禮儀傳承也太講究了吧。”
“新娘為什么穿的全是白色和西式婚紗是一個意思”她湊到山下安澤面前,小聲的問著。
“其實日本文化一直保持的很不錯,這樣的穿著是起源于18、19世紀,那時,日本武士結婚時新娘所穿的禮服,新娘從里到外,一切都以純白色的衣服來裝扮,意味著新娘從精神到身體都歸于“空白”,從此開始新的家庭生活。因為在日本結婚不僅是新婚夫婦的一致決定,而且與雙方的家族共存,所以白色包含從“空白”出發的意思。”
“哦,那一直這樣穿到結束”
“這樣的婚禮,新娘通常要換好幾套,但并不是單純的裝扮新娘,而是象征著新娘已經在新的家族中重生。一次是脫掉白色禮服,換上繡有吉祥圖案的禮服,然后還要換上另一套深色、未婚少女穿的和服,這是新娘最后一次穿這種式樣的和服了,代表作為她純真少女時代的結束。新郎穿的也是有講究的,你看,他穿著背、兩胸、兩袖五個地方繡有自己家族花紋。”
“果然是的。”
聽了野澤一郎簡單的介紹,夏雨露覺得日本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從保存尊崇都做的非常的好。
“非常感謝你們能來參加我女兒的婚禮。”野澤一郎熱情的敬著酒,見莫童和夏雨露親密的樣子,還戴著對戒,笑著問他們“你們呢什么時候辦婚禮到時候一定通知我。”
“會的會的。”
其實兩人本可以第二天就回,但因正好有個周末,便決定好好在東京玩兩天再回去。
白天參加了婚禮,晚上夏雨露便迫不及待的去了那條她昨天提到的新宿。
雖然很多人聽到新宿,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歌舞伎町一番街,但對她這個吃貨,又來過許多次的人來說,他們來到另一條小巷。
這里有很多家地道的料理小店,保留著濃郁的舊時代氛圍,每到夜晚,就亮起橘色的燈籠,窄窄的巷子,密集的小店一家挨著一家,很多店鋪都沒有門,一塊布簾兒分開店里店外,完全就像深夜食堂里的場景。
莫童選了一家非常有日本特色的大眾食堂,店面不大,拉開布簾就可以看到全貌,屋內陳設雖然略顯簡陋,但傳統的日式吧臺和椅子上坐的人并不多。
吧臺內是廚房,一位大叔忙著處理手中的食材。一位老奶奶微笑著招呼客人。
夏雨露看了看小食堂內墻上的菜單,雖然簡單的寫著一些蓋飯和家常菜,但實際上則以海鮮、刺身為主,也有壽司、拉面、串燒、日本清酒和燒酒。
“你們是中國來的游客”老奶奶年紀雖大,但身體看起來非常硬朗,她見兩人是新面孔,相互說著中文,又能用流利的日語點餐,好奇的問到。
“嗯。”
“祝你們玩的愉快。”老奶奶溫柔親切的說著。
可能是因為店里人不多,老奶奶和他們聊起來,原來這家店有幾十年歷史了,幾十年來,每到夜晚,這里都會點亮燈光,而夜里當大廚的則是她兒子,白天有一份工作,下班后,則成了食堂的大廚。
一場愉快的聊天,老奶奶還送了他們幾個烤串,把夏雨露樂壞了,連連說著謝謝,還把包里帶來的中國零食送給了她。
酒足飯飽,夏雨露和莫童向老奶奶告別后,走出夜食堂。
“你什么時候愛吃零食了。”莫童發現最近夏雨露的習慣有了些改變,特別是見她剛才居然從包里拿出零食。
“想吃就買啰。”
莫童笑著摟著夏雨露的肩,繼續朝前走著,因為他知道她總是會給出一個讓自己無法反駁的答案。
東京是個永遠不會讓旅游人失望的城市。
第二天,兩人從澀谷出發,抵達了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代官山。
雖然網傳這是一個文藝青年必逛的一個地方,但在夏雨露看來,代官山則是流行時尚的尖端,相比東京而言,這里不僅人也不多,而且國際或日系名牌店林立,個性化的小眾小眾品牌、獨立設計師品牌、潮牌、甜品店、咖啡廳更是穿插其中。
夏雨露并不太想買什么,但因為每家店都有著不同的風格和調性,向是在指引著她的腳步似著,讓她拉著莫童,一個店一個店的逛著,她默默的感受著每家店的創意活力,時不時細品著櫥窗擺設、服飾陳列和建筑設計,由于代官山還著城市花園的氣氛,她還偶爾停在路旁,欣賞著路旁小景。
終于,她感到累了,一間別致的餐廳吸引了她的目光。
“我們進去吃點東西吧。”夏雨露望著莫童提意到。
“你終于累了”雖說是在陽光下漫步,但莫童其實早已感覺口渴,只是不想掃了她的興,一直沒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