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考慮到其中會有些種植經濟作物比如亞麻、甜菜、橄欖、大豆等,那也足夠領地支撐半年,還能生產一些啤酒跟矮人交易。
范達爾解釋道:“我們領地的發展可不僅僅包括這一處比約恩淺灣,事實上我們領地現在已經有了兩個附屬領地,四個村莊以及七個農莊!”
兩個附屬領地不需要多說了,分別是半身人的巴蘭自治領、腓特烈家族的金獅領。
他們都有自己的領民和農奴,威廉也從蘇離這里買走了十幾個奴隸,給他們家族放牧和耕種。
肥沃廣袤的血色高地上,他們家族哪怕依靠放牧都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而半身人的巴蘭自治領人口其實并不少,加上巴蘭唐博恩家族,他們總共五個家族,人口接近五百人。
雖然大部分人都在外面從事商業、仆人、貿易者等職業,但是留在領地的人數也有兩三百人。
他們開墾出來的農田規模同樣可觀。
他們不需要直接向蘇離繳納賦稅,但是他們領地的市長,需要根據去年收入的情況,向蘇離按照比例繳納封臣稅。
這是黑森領每個領地、每個自由村莊都需要承擔的義務。
而領地現在的自由村莊就包括了解甲莊、鐵橡村、灰石村和銀泉谷四個村莊。
除了有被解除奴籍的奴隸,還包括遷移過來的烈陽女神信徒,蘇蘭德行省難民和一部分難民組成的村莊。
這些村子少的有三四十人,多的甚至有三四十戶,上百號人。
按照當初的約定,蘇離無償提供給他們土地三年,這三年內不收租金,但依舊征收高額十九稅。
所以這些人也都是拼命的開墾農田,力求能夠滿足納稅的額度。
本世界的貴族們可沒那么好說話。
帝國境內,任何農民如果無法繳納足夠的賦稅,酷烈無情的征稅官就會奪走他一切的財富,甚至包括自由民的身份。
很多奴隸、流浪漢、農民暴徒都是因為繳納不足賦稅,從而失去了原有的階層、身份和財富。
一旦淪為了奴隸、流浪漢,想要再回歸正常社會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而邊境親王領正是這些人嘗試博取一線希望的最后一塊土地。
這些人拼命的耕種,按規模計算至少也應該相當于比約恩淺灣附近的三分之一!
他們人數其實并不少,只是作為自由民和農戶家庭,他們的耕種規模與技術水平遠遠比不上蘇離全力提供支持的比約恩淺灣。
他們最大的優勢在于更高的積極性和精耕細作。
蘇離便關注的問道:“農奴們的積極性怎么樣?”
說起這個,范達爾有些肅穆凝重,說道:“新的農奴們積極性無疑是很高的。有《力田法》的存在,他們不敢有絲毫松懈。”
“但是此前幾批的農奴們積極性就沒那么高了。他們有一季的收獲在身,基本上不可能處于倒數的位置,所以有一些就已經開始偷懶耍滑。”
蘇離點了點頭,這個在他意料之中。
沒有哪個法律條文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