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領地稅收這塊,蘇離是有印象的,他甚至親自予以了極大的關注。
別看領地人口少,但是哪怕每個領民交1金王冠的稅,那也有7000多金王冠的稅收呢。
但事實上,這個稅收可遠遠不止這點,農夫們雖然窮,但移民過來的大莊園主和騎士、牧師們可一點都不窮。
比如烏瑟爾主教,他是烈陽女神教會的一名位高權重的牧師,就任職于銀泉谷的騎士團教堂當中,負責宣揚烈陽女神的教義。
他買的這座莊園,在銀泉谷東南的一處河流交匯處,背靠森林,有天然的防御優勢。
可不要覺得他的莊園就一座小型的農場,事實上本世界的莊園不僅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帝國權力、財富和文化的象征。
布局包括了一座主城堡和外圍的工匠坊、馬廄、倉庫、釀酒坊等,這一切圍繞著主城堡進行分布。
然后外面還有農田和牧場,以確保自給自足。再外圍是森林與湖泊,作為天然屏障與資源來源。
為了保護這樣一座莊園,莊園主會用巨石堆砌城墻,然后建起高聳的尖頂塔樓,用以瞭望和防御。
如果有條件(奴隸足夠多)的話,還會修建環繞主城堡的寬闊水域,并在底部布滿尖銳石筍,并以吊橋連接城堡與外圍區域,然后在城墻各處分布有箭塔,用以防御遠處。
這樣一套全部的設施打造完全之后,就算是一兩百頭野獸人組成嘶吼獸群在夜間突襲了這座莊園,也無法突破護城河攻入城堡內。
作為邊境親王領的領地,莊園內更是可以豢養巨鷹、狼犬等守護生物,以確保安全,并對外聯絡。
而這樣一座莊園,僅前期的購買費用,就需要一個農戶不吃不喝工作375年才能湊齊。換言之,一個400人左右的村莊,才能供應村莊內產出這么一座莊園。
而為了維持貴族的統治和權威,很多貴族和高階的牧師,都會連村莊帶農場一起買下來。
所以,黑森領的經濟發展模式堪稱巧妙,通過向有實力的莊園主出售土地及配套設施,不僅獲得了可觀的經濟回報,更為領地的快速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每一位莊園主都是黑森領開拓進程中的關鍵角色,他們既是投資者,也是建設者。
這些莊園主往往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強烈的進取心。他們會自行出資購買大量奴隸勞動力,將一片片荒蕪的原始土地開發成生機勃勃的莊園。從開墾農田到修建房屋,從挖掘水井到平整道路,莊園主們用自己的努力將荒涼之地轉變為繁榮的據點。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加速了黑森領的領土擴張,也為領地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稅收和勞動力資源。
如果僅憑蘇離一人之力,想要推動黑森鎮的發展都將舉步維艱,遑論在偏遠的鄉下和郊野地區建立新的據點。資金短缺、人力資源匱乏等問題將嚴重制約領地的擴張速度。而如今,通過引入這批富有開拓精神的莊園主,黑森領得以在短時間內在十幾個荒野地區建立起新的據點。這些據點不僅擁有廣袤的農田,還配備了完善的基礎設施,成為黑森領版圖上一顆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這種發展模式的最大優勢在于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莊園主們憑借自身的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承擔起了開發荒地的重任,而黑森領政府則通過收取土地出讓金和配套設施費用,獲得了穩定的財政收入。雙方各取所需,共同推動了領地的繁榮發展。
可以說,正是這些莊園主的積極參與和投入,才使得黑森領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財政和稅收迅速增長,不弱于帝國內部的很多男爵領。這也是開拓領主最大的魅力,他可以用帝國境內無法比擬的速度,吸引大量人員進行開拓和共同繁榮。帝國內部的男爵領可拿不出這多土地分給其他人。
隨后蘇離問道:“那我的大臣,你可以總結匯報一下領地的人口與財政狀況了。”
“沒問題,領主大人。我們領地現在人口總數約在7650人上下,擊敗綠龍的戰爭,讓我們聲名鵲起,極大的增加了人口流入速度。”
“其中軍隊總共是2300人,其中神選騎士2人,冠軍騎士17人,精英騎士810人,騎士軍官和歷戰老兵一共近1400人(包括了部分的矮人屠夫、德魯伊),每個月的軍費是6190枚金王冠。軍費開支成紡錘形結構,上下兩端的開支都比較小,而中間的精英騎士占據了絕對多數的份額,僅810名精英騎士就占據了4200枚金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