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引得副導演暴怒,把兩人一頓罵,當時要不是張松文攔著,顏禮差點和對方打起來。
不過,從那以后,顏禮也明白一個道理,你地位名氣不夠,劇組就沒你說話的份。
這次來《隋唐英雄傳》,顏禮姿態放的很低,最初的打算是打定主意不吭聲,讓怎么演怎么演,拿錢走人。
哪個演員沒拍過爛戲爛角色,他一個新人,有戲拍就不錯了,挑個屁。
但架不住,讓顏禮碰上了謝君豪。
親眼看著劇本里的臉譜反派楊廣讓人家演的活靈活現,他再看自己的宇文成都,怎么看怎么不順眼。
而導演胡明凱對演員的寬松態度,也讓顏禮躍躍欲試。
從劇本到影視成品,創作的不僅是編劇和導演,演員也是創作的一環。
劇本上就是干巴巴的臺詞和描寫,具體呈現效果要看演員的演繹。
同樣一段戲和一個角色,讓不同演員演,會演出不一樣的感覺,所以才有普通演員、好演員乃至影帝等級別的區分。
而導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至關重要。
每個導演的風格都不一樣,有的導演要求演員一板一眼,臺詞一個字不能動;有的導演給演員制定一個框架和方向,然后雙方慢慢討論雕琢;有的導演就是放開手,讓演員信馬由韁,然后再評判過不過。
《隋唐英雄傳》胡明凱導演就偏向第三種,相對容忍演員適當的自由發揮。
今天顏禮的試探也證明了這點,只要成品效果不錯,且不影響整部劇的走向,胡明凱對演員的一些小想法,并不太在意。
這就讓顏禮對宇文成都的一些想法有了用武之地。
顏禮很明白,宇文成都這個角色翻不了案。
不能更改劇情人設,個人戲份又少,更有帶頭排隊女主角這個超級大雷,顏禮沒能力能把這個角色洗干凈。
所以,顏禮的要求也沒那么高。
多少加一些閃光點,讓這個角色沒那么畜牲,提升人物層次,不是一個純粹的臉譜化反派工具人就行。
為此,顏禮這幾天一直在琢磨,終于想到了一個不錯的點子。
在北電上學的時候,顏禮去旁聽過文學系的編劇課,其中就聽過一個讓扁平化的角色快速生動起來的粗暴辦法。
即,好人給他加一個不大不小的毛病,讓其接地氣,壞人給他加一個優點,展現人性光輝。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一味的好和一味的壞都顯得假,加上一點灰色,馬上變得復雜真實了。
不過,宇文成都這個角色壞的腳底流膿。
欺軟怕硬、貪名好利、恃勇斗狠、好色無恥,背刺君主………想在他身上找點優點還是挺難的。
總不能體現他節約糧食和愛護手下吧?
就算多少有那么點道理,顏禮也沒辦法在這方面塑造呀,難道向導演請求再拍一場帶兄弟們排隊其他人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