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飛狐》和《碧血劍》感覺也差點勁。
倒是《鹿鼎記》知名度可以,但顏禮不太喜歡,而2000年張偉健在臺省也拍過一版《小寶與康熙》。
更關鍵的是,金庸劇的版權也是個問題。
張大胡子那邊估計早就盯上了,金庸和版權方肯定信任有過成功作品的他,不是那么好協調的。
顏禮打聽了一圈,發現金庸劇操作難度過高,便轉移目標。
…
武俠名家,首推金古。
金庸劇拍不了,那顏禮率先想到的就是拍古龍劇了。
別看現而今武俠影視,金庸名氣最大,但其實當初最先火的武俠影視是古龍。
60~70年代,古龍電影拍一部,火一部,還有《蕭十一郎》先寫劇本,再出的情況,還沒出頭的大哥程龍求著古龍給他寫劇本,喝酒喝到吐。
70年代末,鄭少秋《楚留香傳奇》那叫一個紅,將其推到巨星之列,兩岸三地都知道了“盜帥”。
之所以,后來古龍影視后來拼不過金庸影視。
一個金庸風格更適合影視改編,另一個就是古龍去世的早,無法進行精修以及系統性運作版權。
東一棒子,西一棒子,爛片多而精品少,拉低古龍影視口碑,無法形成較大的影響力,被金庸影視壓制。
雖然如此,那也是跟金庸比,除了金庸劇,古龍作品影響力在業內還是響當當的。
別看顏禮之前推脫不想拍武俠題材,但下定了決心,就不單單只是拍一部劇了事。
他打算和張大胡子那樣來一個古龍精品系列,乃至打造一個古龍武俠宇宙。
把什么《小李飛刀》《陸小鳳傳奇》《楚留香傳奇》《七種武器》等都拍一遍。
現在提起金庸劇,繞不開tvb和張大胡子,以后說起古龍劇,那也得繞不開易安和顏禮。
順便再衍伸一下,還能打著金古大戰的名號,與張大胡子碰一碰,或者聯合炒作,掀起內地武俠狂潮,提升和打造易安的公司品牌價值……
先不談顏禮能不能做到,反正他拿這個宏圖愿景忽悠……呃,同投資人及電視臺聊的時候,大家都很激動。
張大胡子的金庸劇有多紅多賺錢,懂的都懂。
易安的古龍劇能達到八成實力,也絕對是業內一等一的項目了。
所以,甭管是拉投資還是賣劇,得會吹!
你說拍一部武俠劇,大家無所謂,你說拍一部古龍劇,大家感興趣。
但你要說我要和金庸劇打擂臺,振興古龍劇榮耀,成為武俠劇的巔峰,大把大把的撈錢,左右行業風云巴拉巴拉。
有些人覺得你吹牛逼,但也有些人會非常感興趣。
如果再對標一個已經成功項目(張大胡子),且本身有一定實現的能力,那么絕對有人愿意下重注跟著一起干。
反正顏禮拿著這個項目書轉了一圈。
海潤試水合作,愿意投資600萬+相關資源,拿下了20%的份額。
同時,多位金主和投資人也表達了興趣,目前還在談,但預計聯合出資2200萬,拿下40%的份額。
而顏禮的易安擁有主導權+40%的份額+發行權,并且擬投資重金200萬人民幣。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合作方。
比如臺省那邊,為了拿到版權,顏禮走了一些路子,自然也做了一些利益交換,估計會啟用幾個臺省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