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影視,會議室
《瘋狂的石頭》制片人和導演寧昊把在渝市勘景照片和一些預算大綱匯報給顏禮。
雖然僅有300萬的投資,但作為易安影視出品的第一部電影,顏禮還是給予了一定的重視。
除了資金,還有一些媒體宣傳資源,給電影造勢,如果有合適的演員拿不下來,公司也會幫忙出面。
一部300萬的小成本電影,片酬也不多,可能有些演員無所謂。
但一部背靠新興知名公司的電影,那就不光是片酬的事了。
寧昊倒是沒提什么演員要求,他本身找的也差不多了,價低便宜。
就是媒體資源和一些渝市本地相關的問題需要公司幫忙。
特別是后者,劇組去那拍戲,擺不平本地一些事,容易起波折。
顏禮點點頭:“這個我幫你協調,不用擔心。”
渝市不比京城,他沒有那么多人脈,但也認識點人,畢竟光是和渝市臺合作就不是一次兩次了。
《瘋狂的石頭》是前去拍戲,不是攻山頭,搞定電視臺就差不多了,了不起再由其介紹一些其他人,問題不大。
“那就沒什么了。”
寧昊覺得和易安合作很愉快,不管是老板顏禮和派來的制片人,對電影本身干涉不多。
最在意的可能就是錢花在哪,為什么花這個錢云云。
其他方面不用他操心,宣傳、當地人脈、包括后續發行巴拉巴拉,易安一手操辦,他只需要把電影拍好就行。
只負責踏踏實實拍電影!
這句話聽起來對導演來說最正常不過的事,但往往能做到這點的十不存一。
早年各大制片廠為主的時候還好,新世紀后,資本在內地電影圈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商業片,導演話語權被不斷壓低。
馮小鋼和老謀子已經可以說是內地最牛的兩個商業導演,但很多事情也要對投資人和相關方面讓步。
除了拍攝創作被干涉,很多事情也要導演去忙活,甚至于拍戲變成了次要的事。
一些文藝片導演對商業導演和其作品嗤之以鼻,就有這方面的原因。
他們認為電影是藝術作品,而不是一個項目和商品。
寧昊如今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今年還不到30歲,多少帶著一些“樸素”的導演情懷,至少目前還是很喜歡這種合作模式的。
“寧導。”
開完會,顏禮起身來到寧昊旁邊,喊了一句寧導,寧昊趕緊起身,受寵若驚道。
“顏總,可不敢這么稱呼,您叫我名字就好。”
“哈哈,讓你先習慣習慣,好好干,這電影不錯,回頭上映之后,寧昊就是寧導了,我再幫你造造勢,咱也當個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
顏禮現在忽悠功底越來越強了,說話直撓對方癢處。
寧昊聽了他的話,嘴上連說不敢,臉憋的通紅,牙都樂得呲出來了。
年輕導演,而且是并不算多么得志的年輕導演,最渴望的就是成功和證明自己。
顏禮多捧兩句,給予重視和期待,寧昊跟打了雞血一樣,渾身牛勁使不完。
等再過幾年,小青年變成老油子,這招就夠嗆了,得實打實的拿錢和利益來砸,或者通過別的方面對癥下藥。
看著斗志滿滿離去的寧昊,顏禮有些感慨:“還是年輕好啊。”
旁邊的小秘書胡雅有些無語的看著自家老板,這話說的。
寧昊1977年生人,顏禮還比他小幾歲呢。
不過想想這位的能耐,至少在公司內部,很少人把顏禮當年輕人看待。
平時,三四十歲的公司管理層被顏禮訓成三孫子也不算稀罕事,甚至因為事出有因和顏禮有的放矢,多數被訓還心服口服,一些人反而更加推崇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