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市場部和影視部改組,顏禮一度是猶豫過的。
甚至直到現在,將電影業務打包放在一起,或者分成發行部和電影部。
顏禮內心仍不確定這兩個選擇哪個好,實在是各有利弊。
不過,之所以顏禮還是分成了電影部和發行部,還是考慮電影業務太薄弱,不得不從兩個強勢部門吸取一些養分。
尤其是電影發行,人員、渠道、資源都少不了發行部的助益。
分成兩個部門,而且一強一弱,這里面的官司可就多了。
所以顏禮把發行業務單獨拿出來,等電影發行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再結合現實看看,是不是和電影業務并到一起。
就像是廣告部,原本就是市場部的一個小團伙,借助公司資源和藝人做大之后,被顏禮拎出來單獨成立廣告部。
公司發展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業務重心變化而變化。
這次改組也不代表定死了,回頭哪里不對再接著修改,甚至是推翻重來。
像顏禮這種一手把公司發展起來且擁有絕對控股的強勢老板,絕不缺乏類似的魄力和威勢。
…
開完大會接著就開小會,甚至是顏禮和相關負責人的單聊。
發行部算是顏禮聊的最久的,主要是即將開展電影發行工作,以及內部團隊平衡,內外都是事,顏禮想不操心都不行。
負責發行業務的副總肖貫和新任發行部總監,給顏禮說了一下發行部的工作。
去年易安發行方面打響名號,一度成為電視劇方面發行的龍頭公司,不少劇組慕名而來。
電視臺那邊,因為易安發行項目的成績穩定,積累了不少信任度,也有了不少相應的長期合作對象。
發行團隊也鍛煉成熟,涌現了不少骨干,很多項目甚至不需要顏禮過問。
當然,沒有顏禮親自坐鎮,一些項目效率和收益或許會差上不少,但這就是公司做大的必要犧牲。
顏禮是老板,不可能天天去一線沖鋒陷陣。
以后,顏禮親自負責的發行業務會越來越少,甚至到了一定時期,不會再主抓某個項目。
但賣片王打下來的江山不會倒,易安積累的種種渠道和資源,將是易安未來發行的最大依仗。
彼時,易安發行或許沒有顏禮帶隊那么神奇輝煌,但依舊穩定和強大。
當然,那是以后的事了。
現在還不到顏禮這個賣片王退隱的時候,重點項目還是他親自抓,只不過會更加重視團隊培養和渠道建立,為日后放手發行業務做鋪墊。
電視劇發行,易安已經形成了固定且成功的運作模式,但電影發行,易安還在摸索。
“地推業務,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怕賠,百八十個人的工資公司還是給得起的,國內一二線城市的線下網絡給我鋪開………”
顏禮正兒八經研究過地推發行戰略,雖然“笨”,但確實有效。
現階段互聯網都在崛起階段,電影宣傳發行套路就是那么幾個。
主創團隊上節目、媒體采訪、發布會/首映禮,連巡回路演都不算多。
院線排片,院線方和影院有很強的自主性,劇組和發行方別說干涉,很多連了解都不了解,只知道一個大概數據。
但是,如果可以把電影發行網絡布置到線下,精準到每個城市的相關群體,那就不一樣了。
以某城市為例,當地的地推可以和當地的影院搞好關系,說服提升排片場次,或者說調整影廳。
數據上,都是一塊銀幕一場電影,但影廳大小和舒適度、是否是觀影黃金時間,都會直接導致票房變化。
一部電影是下午三點放映,偏僻小廳,空調都不開,座位只有三四十個。
另一部電影是晚上七八點,一百多個座的大廳,空調衛生全部到位。
哪個票房更高,不必多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