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他一手“挖掘”出來的,可不能被人給拐跑了。
接下來顏禮和寧昊聽了一下宣傳方案。
《瘋狂的石頭》沒什么明星,這對商業電影來說是很致命的,那么宣傳方案就不能按傳統老路子來。
所以,宣發團隊經過討論,匯報顏禮批準,決定采用主打口碑的策略。
通過點映和部分高校路演,打出口碑,并通過互聯網發酵,針對覆蓋愛看電影的影迷群體和喜歡新穎跟風的年輕人群體。
而這幫人,也是去電影院消費的主力人群之一。
此外,除了電影本身,也要有一個宣傳錨點人物,顏禮欽定為寧昊。
“我?”
寧昊有些不可置信,宣傳不是明星的事嗎,關他一個導演什么事。
“誰說導演就不能是明星了,我還是制片人呢,之前《歡天喜地七仙女》該炒緋聞不也上了。”
你那也不是緋聞而是事實啊!
寧昊心里誹腹,但對這個宣傳方案還是有些猶疑。
以導演為賣點在業內不是稀罕事,特別是內地,馮小鋼、老謀子、陳大導等的電影宣傳都是導演當先。
名導吸引影迷,大牌明星吸引路人,雙方加起來就是目前的商業大片模式。
不過,人家可都是響當當的名導,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小菜鳥,怎么和人家比,宣傳出去誰認識他啊。
“老寧,你太妄自菲薄了。”
顏禮搖了搖頭,轉頭問了寧昊一件事:“你看足球嗎?”
寧昊點點頭:“看一些。”
“你看曼聯的那個c羅,巴薩的梅西,還有米蘭的卡卡,本身榮譽不算多,為什么能夠力壓一眾球星前輩成為當紅炸子雞,一個是實力,另一個就是年輕。”
“年輕,意味著潛力無限,如果年輕加上實力,就能夠給予人無限的想象。”
“張導陳導都奔60了,馮導眼瞅著也快50了,影壇、影迷、媒體等待華語電影的年輕力量都快等瘋了。”
“那個陸釧,《可可西里》是拍的不錯,但比他強的老導演也不是沒有,為什么他現在這么受歡迎,就是因為年輕。”
“老寧,你比陸川還要年輕,你還拍出了《瘋狂的石頭》這種佳作,怎么會沒有人對你感興趣?”
“……”
因為賣片王名號太響,以至于有些人淡忘了顏禮還是個營銷炒作的高手。
雙兵是他一手炮制出來的,他自己更是被打造成80后的成功典范之一,知名度遠超那些比他更有錢的富豪。
寧昊身上有不少可以大做文章的賣點,顏禮怎么可能會放過呢。
《瘋狂的石頭》是群像劇,演員們也沒太大名氣,不如重心放在寧昊這個導演身上。
在顏禮看來,寧昊身上可做的文章不少。
光是一個年輕,顏禮就能玩出花來,這也是他的拿手好戲。
要不是寧昊死活不敢,顏禮甚至想拉兩個老幫菜過來踩一踩,比如《無極》丟了大人的陳大導。
既然不好拉踩,那就突出年輕,突出潛力,往華語電影新力量和下一代扛旗人那邊帶。
除了年輕和潛力,才華也是營銷重點,“鬼才導演”就是寧昊的新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