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總。”
留著光頭的徐征和顏禮握了下手,顏禮笑了笑。
“聽說寧昊的本子你也參與了?”
徐征不確定顏禮是什么意思:“我也是出出主意,跟寧導學習學習。”
區別于一般的演員,徐征其實很早就參與了幕后工作。
其是話劇演員出道,當初在魔都演話劇,也算是一號人物,拿過白玉蘭戲劇類的最佳男主。
演而優則導,慢慢的,名氣漸長的徐征,開始涉及一些話劇幕后工作。
雖然沒正式當導演,但在創排方面有不小的話語權,徐征積累了一定的幕后經驗,以及嘗到了幕后核心實權大于演員的甜頭。
從那個時候起,徐征就有當導演的心思,并在轉戰影視圈之后,一直沒放過類似的機會。
之前《李衛當官2》電視劇,他就小試牛刀當了導演,包括之前主動客串《瘋狂的石頭》,也是覺得劇本厲害,想結識導演寧昊,取一取經。
《瘋狂的石頭》過后,徐征和寧昊也成功搭上了線,私交不錯。
寧昊搞新電影,他也特別積極,沒少跟著出主意,屬于編外編劇。
參演話劇多年,也是業內數得著的喜劇演員,又一直默默備戰幕后,徐征雖然沒有寧昊鬼才,但也是有一定功底的。
時間長了,一直關注寧昊新作的顏禮都聽到了風聲。
“挺好的,多辛苦,本子成了,我做東感謝各位。”
顏禮點點頭,在圈子里呆久了,顏禮雖然沒怎么參與劇本創作,但知道好的劇本是怎么出來的。
像那種一個人一支筆一蹴而就的情況比較少,特別是喜劇或者細節多的劇本,少不了拉一幫人各種頭腦風暴。
先出一個大綱,然后有個人把控方向和梁子,然后拿著這個本子找相熟的朋友研究討論,有點子的給點子,沒點子的幫忙掌眼提意見,經過不斷的調整修改,最終劇本成型。
所以別看很多劇本就掛一兩個人的名,實際上里面有很多人的智慧結晶。
香江那邊不必多說,出了名的縫縫縫,內地比較出名的就是馮小鋼的喜劇,早期可是拉一幫京圈筆桿子出主意。
即便是現在,馮小鋼、姜聞這些喜歡堆積包袱和細節的導演,不開機的時候干的最多的就是各種碼人聊劇本。
寧昊也承襲了前輩們的習慣,聽說找了不少編劇和筆桿子幫忙,連顏禮都被他抓過去聊過半天劇本。
論創作能力,顏禮可能差一些,但他的眼光是出了名的好。
不會編劇本,卻可以給劇本挑刺,去蕪存菁,符合商業化,也同樣是寧昊需要的。
顏禮對寧昊非常支持,有點想把他捧成易安馮小鋼的意思。
徐征和寧昊親近,創編能力也被認可,顏禮自然也對其另眼相看。
除此之外,徐征的喜劇能力和功底還被顏禮比較認可的。
目前內地有名號的喜劇演員,大致分為兩部分。
多數是小品相聲演員這些笑星,趙苯山、范韋、馮鞏、潘長江都是如此。
少部分是影視喜劇演員,以港臺居多,內地也有,扛大旗的是葛大爺,徐征屬于中堅力量。
易安雖然籌備《畫皮》,但投資以中小成本為主的大方向不變。
而這種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電影,基本上以喜劇居多,那么拉攏幾個有能力的喜劇演員就很重要了。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在光線的相關未來情報中,徐征這個名字可沒少出現。
雖然多數都是一筆帶過,顏禮不清楚具體情況,但從其名字出現次數以及一些只言片語,還是能看出徐征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又趕上有機會,顏禮自然愿意結個善緣,拉攏一二了。
余下的時間,顏禮和徐征聊的時間明顯比較長,后者受寵若驚又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