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顏,我是……”王培華停頓了那么一秒。
看來他不知道該怎么自我介紹,我是王局,我是培華啊,我是王航他爹,我是上回你來做客的巴州辣菜廚師?
“王局,您好您好。”李顏接過話。
“嗯,這個,上回給了你一些臨江大學的研究課題,你不是選了個‘社區生態構建’的嗎?我去問了問,他們老師說可以,到時候你就聯系臨大人文學院的輔導員馬老師,電話……”
“好,我記下了,謝謝王局,這么晚還沒休息呢?”
一個應該九點多就睡覺的初中生,十點多的時候跟身為中年男人的自己說“還沒休息”?
王培華有點哭笑不得,“你倒是該早點休息。”
臨江大學坐落在榮西區隔壁的老城區靈湖區,不遠不近的距離,坐個地鐵走走路個把鐘,完全可以說走就走。
李顏都還沒問進臨大需要什么證明,也沒問到哪里集合,直接掛斷多少是不禮貌了點吧?
或許馬老師很討厭這種“人情”的任務,或許她正處于人生的某個難受的節點,或許她來了大姨媽并且疼痛難當……
我特么管你呢?
很好,要的就是這個。
搞得誰還樂意上班一樣,誰還沒有點不如意了,把氣隨便撒別人身上算個什么勁?
“沒有了,謝……”
寫到睡覺,起床繼續寫,寫到吃午飯,寫到午休結束,寫到下午兩點。
不過李顏很快平復了情緒,現在是下班時間,大晚上的處理工作之外的人情事,確實是并不愉快。
“孔老師兩點半結束課程,你盡快,他三點多就要回家了。”
那邊馬老師就又掛掉了。
地鐵的速度比較固定,到達臨江大學的時候,已經三點十四分了。
“新北一中的李顏。”
“誰的孩子,長這么好。”
大門一進去就有個顯眼的路牌,右轉穿過花園直走就是教導樓,倒是免了問路的麻煩。
李顏只是尬笑。
“是研究社區外賣配送機制的黎學長嗎?”
“馬老師您好,這么晚打擾了,我是新北一中的李顏。”
李顏前世實習的時候就最討厭這種情況了,基本上等超過五分鐘他就會特地手機靜音翻過屏幕蓋住,徹底無視掉這件事,等別人再來一條信息“你怎么沒接電話”,他就回“哦沒事我待會會接的”。
居然掛掉了,從“初中生那個是吧”這句話開始,這馬老師語氣就一直有點不耐煩。
一分錢都沒多收,純公益。
“‘社區生態構建’只是一個方向,具體課題還沒定好,學生們還在找方向。”孔元德一邊說著,一邊翻閱著手里的文件,“說吧,怎么想來了解這些?”
咳,當然不能這么說。
搞了個qq群叫“凱哥嚴選”,然后作為中轉站收集宿舍樓里同志們的點餐意愿,由他負責與商家聯系送餐,再由他的舍友們負責從樓下一個個派送到各個宿舍。
等待電梯的途中,幾個中年女性從另一邊電梯出來,對著李顏指指點點:
他又把這件事情巧妙一包裝,就整出來“社區生態構建”這么一個課題。
不然孔老師要說這間辦公室坐不下這么多人了。
黎凱也算是一號人物,從大一開始就對學校食堂阿姨抖勺一事深惡痛絕,作為吃貨親自發掘并收集了學校周邊好吃的餐飲店,把各種小卡片塞給了同一宿舍樓的每一個宿舍。
李顏來之前也查過資料,孔元德,臨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有過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著作,也有過一個課題拿到國家級銀獎。
剛好李顏寫得一氣呵成,也就懶得管其他事情,但畢竟有件事情擺在旁邊,總是會分神,分神次數一多,寫作的感覺也就斷了。
把收集意見集中發送的事情,上到了改變社區生活方式的高度。
“嗯對。”
孔老師身形瘦小,有些許佝僂,一頭銀絲,但是精神矍鑠,是個看上去親和力還不錯的老頭。
“夸老頭的話就不用了,你這么點年紀,別染上那些破東西。”孔元德擺擺手,“好了,黎凱他們每天四點后都會在宿舍樓底下,那個什么學習空間搞東搞西,這小子也是有點想法的,整了個‘餓了吧’,我看就是把學校的外賣卡片集合在一起而已,他倒是吹得天花亂墜。”
“都行,你看你什么時候過來,提前說一聲,我幫你跟孔老師打聲招呼。”
不過總的來說,在目前的李顏看來,還不算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