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外賣這個概念,并不新奇,甚至有點古老。
剛剛李顏看到的策劃案里,就直接把外賣追溯到了宋朝……只要是相熟的店鋪,跟掌柜的打聲招呼,拿著食盒掌個燈籠送到府上,也就是外賣了。
在手機普及之后,許多餐飲店也都推出了外賣服務,熟悉的客戶打個電話定個餐,直接給你送到樓下甚至門口。
但是每一個都做不大,人手不夠是硬傷,遠了送不了,多了做不來,出了問題不好交代。
這事也就一直沒成規模,對于食客來說,下樓就能吃到熱乎的,也沒啥必要叫外邊的餐飲店送上來。
“所以,如果真想把外賣這事做大,‘社區’這個尺度其實是對的。能點到一兩公里乃至三四五六公里外的食物,足不出戶送到門口,才有點單的動力——誰都不會愿意多出配送費,除非值得。”
“智能手機普及?”坐在李顏對面的一個飄逸長發男笑了,“就這價錢與制作成本,普及不了。手機必將走向兩極分化,諾基石的小巧功能機是剛需,智能大板磚只能是有錢人的玩具。”
在場眾人嘩然。
“等等等等,”黎凱高高舉手打斷,“你跳過了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環節,誰來送?”
“你這小子,說話一套一套的,嘴皮子挺厲害。”黎凱嘴上這么說,表情卻是歡愉的。
每次李顏提這個課題,就能安撫住這群大學生,因為他們實在是對這個題目沒有底氣,但凡有個愿意為題目出謀劃策提供思路的,那都得好好聽聽。
很明顯,這些大學生目前并不怎么認可李顏。
“我靠,還是個有錢人!”polo男很浮夸。
“普及了,然后呢?”黎凱思考起來語速特別快,“我就假設電腦普及了,每個人都有一臺小電腦,也是一樣的,我們這宿舍樓很多人有電腦,那也無非是在平臺上點單,并沒有什么不一樣。”
可算認可我了是吧?李顏微不可察地嘆了口氣,他還指望這個研究的各種數據呢,也不算白費這把勁了。
“只要能達成目的,靠嘴說也行。另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商家讓利。”
黎凱也開始一一介紹各位組員。
說著李顏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手機。
“但是難點很多。”李顏把話接了過去,“所以我才說,這事基于移動網絡,討論的前提是智能手機的大普及,每個人手里都有一臺……創族w8、菠蘿3這樣的手機。”
“又不是說做出來。”李顏一句話就把氣場拉了回來,“就當是人手一臺小電腦搞小型網購嘛,重點是想象在滿足這些條件的情況下,怎么構建新的社區飲食生態。”
叮!
【經濟學+1,三級技能,總數23】
“初一。”
“這可不是說說而已,復雜得很,需要強大的算法……算了,我知道伱要說什么,就當做是有這么一個算法吧。”
polo男也跟上了思路,頻頻點頭。
“白活這么大了,凱哥。”polo男笑了笑,對著李顏伸出手,“很了不起,年少有為,我叫何博,副組長。”
黎凱也笑了,“你這回忽略了兩個重要問題。”
“啊?”這群大學生又愣住了,這回連隔壁桌的隔壁都停止了討論。
“配送員咋送啊?”
“這倆都成立的話,外賣就可以坐在家里點到幾公里外的食物了,并且由于平臺手里捏著商家的錢,也擁有了一定的監管能力。錯送漏送這些問題都算是有了處理的主體。”李顏侃侃而談,“平臺對于數據處理的好處,你們已經體驗過了,處理大量信息也不算難,本質上邏輯是相同的。平臺分商家端與客戶端,商家上傳菜單接單處理,客人在集成的商家信息里挑選菜式下單。”
“啊?”大學生們愣住了,隔壁桌的討論都停下來了。
“李顏……”黎凱齜著牙,敲著腦袋,“你初中生?”
“姑且認為可行吧,隱私問題我就假設全都是送到樓下了。”黎凱火速跟上,“那么錢呢?商家送到樓下,再一手交錢一手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