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才剛剛掃了一眼題目,李顏的耳機就傳來了一句“嗯?”
“不好搞吧,不急,捋清楚題目要求先。”
“你有思路嗎?”
“貪心?”
“嗯……先把所有線段按左端點為第一關鍵字,右端點為第二關鍵字遞增排序……”
“選取覆蓋線段,在所有左端點被覆蓋線段中找右端點最遠的線段。”
“噢……你搞好了是吧?”
陳凡看到了李顏提交的工程文件,點了點頭。
“關鍵是下一步的思路……”
“貪心要怎么實現。”
耳機的隔音效果相當出眾,加上李顏全神貫注與陳凡溝通,沒有精力捕捉一些額外的聲音,所以等他注意到周圍似乎喧鬧起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開始了合作解題的第三階段。
這讓他有些緊迫,第三階段的題目已經推進了十五分鐘。
一度讓他想先找一個繁瑣的解法保個底先,但很明顯,這是著急了。
李顏閉眼調整了幾秒鐘,強大的心智就把他穩了回來。
時間還長,一個足夠精確完善高效的解答才是他們需要的東西。
兩人琢磨了會兒,你來我往討論了幾句思路。
“設當前線段覆蓋到的位置為now;所有左端點被覆蓋的線段中,可以覆蓋最遠的位置為l,這條線段為k……”
陳凡說一半,李顏心領神會,“然后依次分析序列中的每條線段。”
“是這個意思,分析線段過程中只要滿足now大于等于m,就可以輸出覆蓋線段并退出程序,”陳凡說著,快速在文檔里記錄著什么,“有些細節現在不好對,可能我們要抓緊先編出來,再看看什么地方可以優化。”
“思路有了。”李顏那邊鍵盤快按冒煙了,“什么都好說。”
這時候的陳凡其實有點不知所措,他知道李顏手搓代碼的速度有多夸張,實機考試可沒有資料參考,也沒有各種庫給你調用。
所以很多人平時編程能力很強,但到了考場就空有想法難以落實,只能曲線救國,用簡單套路硬解。
由此可見,李顏的技能在今天的考場有多么珍貴。
“李顏?”
“在搞。”
“我能做什么?”
“再想想,還能不能進一步優化。”
陳凡正想說什么,看到草稿箱里又提交了一段代碼,不過還不完整,只能先看看。
耳機里是李顏的自言自語:
至于是什么公式李顏就不告訴大家了,因為大家是來看他裝逼的不是做題的。
上班上課這么累了,看他表演還要動腦子解題也太離譜了不是嗎?
嘴上說著手上動著,構建完成的瞬間他就把代碼提交到草稿箱。
“這樣就可以完成分析,分析了所有線段后now小于m,說明無法覆蓋[0,m],無解退出。”
陳凡對照自己在文檔里寫的思路,琢磨著題目是否存在可優化的細節。
李顏欲言又止,如果這是單人題目,他肯定直接提交了。
但從成績的角度考慮,多琢磨一下思路也是對的。
或許是知道李顏的風格,或許是自認在合作題里提供的價值太低,陳凡測試了幾遍后問道:“李顏,現在合計只過去了一個半小時……,距離結束的四個半小時還有三個鐘……要提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