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一次寫得快確實是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李顏并沒有刻意提速,而是難得檢查了一下,琢磨著有沒有可能換種解法。
想了一下確認無非是正序修正或者倒序的操作,他便直接跳到下一題。
“詩人……”看到標題李顏就沒繃住,他其實很討厭信奧賽題目這股濃厚的翻譯腔味。
尤其是在充斥著數據與字母的題目文本里,出題者往往還總有一顆寫故事的心,但文筆實在不敢恭維,寫出了一股文字恐怖谷的感覺來。
要是給他一個機會,他定然要狠狠吐槽一番。
他知道出題人想考驗大家從需求抽象出問題并簡化的能力。
巧了,李某自己一個人開發了訂單派送系統,找問題并抽象為編程需求這事兒,擅長得很。
于是題目在他眼里瞬間就被歸納為另一個樣子:有n個詩句需要被排版為若干行,順序不能改變。一行內可以有若干個詩句,相鄰詩句之間有一個空格。定義行標準長度l,每行的不協調度為……使得整首詩的不協調度最小。
這道題倒是讓李顏停了好一陣。
不是因為想不出來,這題很顯然是動態規劃問題。
但他腦子里有幾個不同的解法,并且動規想拿滿分解,應該還有不少優化內容。
保守起見,他先看了一眼第三題。
“還以為是壓軸題,沒想到似乎比第二題更僵硬。”李顏猶豫了一下,決定先答第三題。
這題也是個動規題,但思路比較顯而易見,指引性強,于是他果斷下手,將權值離散化,噼里啪啦打了一堆代碼。
然后喝了口水,感慨道:
“按理說,壓軸是倒數第二,人家也沒搞錯。”
前兩題只花了李顏一個小時——主要是程序的細節調整與測試。
但他最終直到十二點三十四分才提交了第二題的程序。
剛剛結束了考試,賀子翔就找上李顏,不過二人默契地沒有提競賽的事情。
因為胡俊熙考的非常差,整個人都萎靡了。
中午一點鐘才結束的比賽,食堂空前熱鬧。
陳凡的考試十二點就結束了,但還是等到這時候才跟李顏他們仨一起吃飯。
神奇的是,食堂竟然沒有太多討論題目的聲音,大家似乎都對下午的自由活動和明天的參觀活動更感興趣。
假的,只是刻意不提而已。
今天只是第一天,后天還有第二場。
考完試有人歡喜有人憂,提前交流答案是一個非常沒有情商的做法。
況且說不定吃完飯就能問領隊成績了,又何必著急吃飯這么一會兒的時間?
果然,回到宿舍剛躺下,李顏就收到了金理事跟董成梁發來的短信。
“280分。”
“咋了?”賀子翔看著電腦,說是在放松大腦,“去年ag線260分不是280分。”
“我的分。”
“什么?!”一直很淡定的賀子翔突然大叫,胡俊熙更是直接從床板彈射起身。
“……呃,”李顏沒啥概念,“280分,很高嗎?”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