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還是有些自己的小想法,”胡萍說道,“鑒于你一直以來的神奇表現,我們希望這次的訪談,或者說交流,更自由一些,所以沒有給你提前準備問題,你覺得……”
“正合我意。”李顏大笑。
胡萍也欣賞地鼓鼓掌。
然后李顏就堂而皇之地在整個節目組面前,瘋狂裝逼。
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的。
但李顏確實沒有故意裝逼,誰叫節目組問了一堆成長故事。
他的整個成長故事……說出來不就是逼王日記嗎?
例如胡萍問他,“目前為止的整個學生時代,你印象最深的一場考試是什么?”
大家都以為他會回答青信奧國賽或者國際賽,畢竟那兩個故事一個逆襲自證一個力戰巔峰,結果李顏秒答:
“剛到新北一中的期中考。”
胡萍眼前一亮,心想終于不是聽一些小說一樣的故事了,“怎么說?這倒是一場很少提及的考試。”
“因為就這場我沒拿到第一。”
又例如“你第一次來上京,應該是為了領取超新星國際推理文學獎的吧?我聽說那天你還有一個天星文學獎要領,時間沖突的情況下選擇了來上京,是為什么呢?”
“這邊東西好吃點。”
還例如“華大少年卓越班的制度非常特別,你現在又得忙手機系統研發的工作,特別的上課制度會不會讓你更好安排時間?”
“這制度就是我要求的。”
……那天的訪談,大概就是全程這種節奏。
聽完這些回答,胡萍終于重新把李顏看作是一個孩子。
愛裝逼的孩子,鋒芒盡顯,全然是少年意氣風發的模樣。
在兩天后訪談節目播出了,李顏的各種高調裝逼夾帶著些許幽默感——好在幽默分數停滯不前了,否則怕不是得被他說成脫口秀——征服了許多年輕人的心。
華夏向來講究低調內斂,現在冒出來這么一個沉穩卻愛裝逼的小天才,滿足了許多學子對于夢中自我的想象。
當然,只有這些應該不足以讓東方焦點決定播出這期節目。
在節目的最后,胡萍順著她以為的李顏的意思,用了許多乍一聽有些夸張仔細想想又確實如此的形容夸贊李顏。
至少在這一刻,她還在猶豫節目該不該播出。
沒想到當她說出李顏已經被華夏計算機圈子里奉為“神”之后,李顏擺了擺手,說道:
“華夏從來不缺少這些領域的人才,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人如此投入。成一件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沒有前輩們打下的基礎,沒有多方的支持,光憑所謂的‘天才’是遠遠不夠的。”
話沒說明白,但該感謝的都感謝了,前邊高調了二十分鐘豎的敵,這一句話全散了。
“至于‘神’,希望只是大家的一個調侃。我只不過利用好了天時地利人和,又結合自身比較全能的特性,取得了階段性的小成就,這本來就屬于當前時代的成果。突破現有科技水平的那條路道阻且長,我還只是剛剛起步,遠不能與在這條路上舉著火炬前行已久的前輩相提并論。”
說完那會兒,李顏腦子還叮了一聲,【表達能力+1,三級技能,總數31】
突破了,不過他沒啥好興奮的。
這話在采訪現場把胡萍說愣住了。
也把看李顏裝了二十分鐘逼的觀眾看愣住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