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強度沖浪的網蟲來說,李顏已經“沉寂”很久了。
李顏登錄了自己的各式賬號,用同一句話轉發了這份“未來的信”——
“久等了,不對,好像也不久。”
沒想到——或者說有那么一點點想到的是,大家第一反應不是未來科技官宣,不是高級感盡顯的手機一角,不是4月30日真的能見到這臺手機,而是李顏本身。
“這個裝逼的氣質,還得是李顏來味道才正!”
“他始終在創造奇跡。”
“看看別人的十八歲,再看看我的十八歲……”
然后這條評論下邊就一堆人科普李顏其實才十六歲。
殺人何必誅心?
在類似的評論下方,總會形成一坨亂七八糟的無意義八卦評論。
上來就是討論李顏到底是不是未成年,來來回回最后無非兩個意見。
一個是反對派,“你看他那身板像是未成年嗎?”
另一個是反對反對派,“李顏這人能用常理理解嗎?”
最后就是一小波人的狂歡,放著那些明明白白梳理李顏一路成長史的理性回復不管,就非要唯心主義地講“我感覺”。
其實他們何嘗不知道,李顏從小學就成名了,照片也不是沒有,那會兒系統還沒讓他身體數值暴漲,怎么看都是個同齡小男孩。
退一步講,就算李顏真是他們以為的18歲,18歲做出今天的成績難道就從不能理解變得好理解一些了?
放以前李顏可能會親自出面調侃乃至諷刺一下,但現在他無所謂了。
是一種觀察的心態。
大家糾結他的年齡,無非是強調他年齡小的能從中獲得莫名的優越感——造神者大抵如是,自己信奉的神祇必須是完美無瑕的。
而強調他已經成年的,則是借此讓自己心里舒服一點,大家都是成年人,你只不過是成功得早了一點嘛。
李顏覺得大家這樣很有意思,甚至產生了些許悲憫的情緒。
然而很快,討論的火就徹底歪向了八卦。
有個非常熱門的說法,未來科技的logo是很簡約的連寫大寫英文字母“wl”,明明就是“未來”,偏偏這群人能跟“韋”姓跟“李”姓聯系起來……
然后大家就一副如夢方醒的樣子,說蛟龍手機那個以簡約龍首的形象表達的字母“y”,也理解成了“韋韻之”的“韻”。
還有人才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呼,李顏跟韋韻之的微博一個是“李顏y”一個是“韻之y”,一大群人就開始八卦狂歡。
啥啊,你也知道李某人的名字代表字母就是y。
畢竟一個現在算公眾人物,一個也即將高二,連官方都沒怎么控場了,保持在一種“只要別開黃腔別過分宣傳”就視而不見的微妙平衡中。
李顏微博一下子沖到熱搜第一,這也讓他突然意識到,他一直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個人魅力”。
不管是深層次大家對于蛟龍手機的期待,還是此番宣傳的爆炸效果,都跟他本人的影響力息息相關。
大家不只是對未來科技、對蛟龍手機好奇,更是對李顏這個人好奇。
本來就無比強大的自信一下子更爆棚了。
但李顏莫名地很平靜,不知道是不是“心智”技能在發揮作用,還是一直以來他性格如此。
一件事情對他來說最有吸引力的時候,就是還很有挑戰性的時候。
沒有什么比他自己攻克挑戰那一瞬間更爽的。
哪怕如今日這般裝了波大的,成為了“紅人”,海量的夸贊與討論將他淹沒,他的情緒也沒有太大波瀾。
相比起好奇,他更享受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