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賣多少錢這個問題,不只是想買的人好奇,業內人士更好奇。
黃展其實經常旁敲側擊問李顏,不過李顏從來沒有正面回應,他也自知這種問題比較核心,沒有再問。
但好奇得很啊!
研發是個無底洞,黃展至今想起來悶頭搞系統的日子都心有余悸,錢一直在燒,堆的人力花的時間,全部都是成本。
偏偏看不到進度條,不知道這種燒錢模式要持續到什么時候。
想壓減成本需要縮短開發周期,就需要加人,加人就會提高成本……
尤其是工作遇到的難題最終采取笨方法的時候,黃展有種強烈的賭命感。
成了都好說,敗了死得可太難看了。
李顏可是從一開始就搞自研系統的,連他媽流水線都自己優化,想想都覺得……
等等,黃展突然反應過來。
李顏正經驅動五百人以上規模的公司,好像也沒多久。
整個項目的時間已經被狠狠壓縮了,各種正常兩三年才能做的事情,被他壓成了兩三個月。
尤其是前期搞系統研發,說一千道一萬靠的就是他李顏自己。
只要他足夠牛逼,能一己之力解決痛點難點,就能極限壓縮研發的各種成本。
李顏沒有走哪怕一步黃展走過的“笨方法”路。
“我擦……”黃展也不明白為什么他直到今天坐在這,才意識到以上事實。
“李顏好像確實沒投想象中那么多錢?”他忍不住自言自語。
旁邊的董振昌笑道,“黃總突然這么理想主義?賺錢這事,啥時候跟低成本有關了?”
“給大家一個機會猜猜。”前邊互動了一小時,李顏干脆繼續沿用互動了。
剛說完臺下就是一句咆哮:
“3000塊我們交個朋友!”
然后引發了一陣哄笑,從一群年輕人的反應來看,應該是覺得這哥們純屬搗亂。
臺下猜測四千到五千的人居多,顯然是把參照物設定在菠蘿手機身上了。
或者說,直接對標的就是“高端產品”。
李顏對此非常滿意,如果大家連3000塊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低價,那引爆驚喜的前置條件就滿足了。
“四千、四千、四千……”
“八千我都買!”
“六千以下無腦入,狠狠支持!”
這是2010年,一臺好幾千的手機可不是什么尋常物件,不過考慮到今天到場的至少也是個小發燒友——對電子產品本身不那么感興趣卻能參會的,買一臺倒是也沒啥壓力——所以放出此等“豪言”也還算可以理解。
但是大家都沒怎么考慮性價比問題,可見全都上頭了。
趁著上頭,李顏打出卡牌:
趁火打……不對,趁熱打鐵。
“價格是……”
屏幕上瞬間出現四個數字——1999。
臺下足足出現了一秒鐘的停頓,所有人都在確認三個九前邊是不是一。
李顏所期待的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遲來了這么一秒。
然后便是震得令人心臟發顫的巨響,李顏一瞬間有些恍惚。
眼前烏泱泱一片瞪眼張嘴的人,不是難以置信的模樣,就是欣喜若狂的表情。
或者說,大部分都是同時擁有上述兩種表情。